《寄衣曲》

时间: 2025-01-27 03:16:20

秋风西来入庭树,攀条正念征人苦。

空窗自织不敢任,鸣机愁寂如鸣橹。

练成欲裁新丝香,抱持含愁叔姑堂。

别来不见衣觉窄,试比小郎身更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西来入庭树,攀条正念征人苦。空窗自织不敢任,鸣机愁寂如鸣橹。练成欲裁新丝香,抱持含愁叔姑堂。别来不见衣觉窄,试比小郎身更长。

白话文翻译:

秋风从西方吹来,吹入了庭院中的树木,我攀着树枝,心中正思念着远征的亲人所受的苦难。独自在空荡的窗前织布,不敢懈怠,织机的声音在寂寞中显得格外响亮,如同船橹的声音。织成了布匹,想要裁剪成新的丝衣,却抱持着忧愁在叔姑的堂前。自从分别后,感觉衣服变得狭窄,试着比量,发现比小郎的身体还要长。

注释:

  • 秋风西来:指秋风从西方吹来。
  • 攀条:攀着树枝。
  • 征人:指出征或远行的亲人。
  • 空窗:空荡的窗户,指独自一人。
  • 鸣机:织布机的声音。
  • 鸣橹:船橹的声音,比喻织机声在寂寞中显得格外响亮。
  • 练成:织成布匹。
  • 新丝香:指新织成的丝布。
  • 叔姑堂:叔姑的堂前,指家中长辈的地方。
  • 小郎:指家中的年轻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寄衣曲》表达了作者对远征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征役频繁,许多家庭因亲人远征而分离。诗中通过织布这一日常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远征亲人的思念和忧虑,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寄衣曲》以秋风、庭树、织布机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孤独思念远征亲人的场景。诗中,“秋风西来入庭树”一句,既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又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亲人的远离。“攀条正念征人苦”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远征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所受苦难的同情。“空窗自织不敢任,鸣机愁寂如鸣橹”通过织布机的声音,传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无尽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西来入庭树:秋风从西方吹来,吹入了庭院中的树木,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2. 攀条正念征人苦:攀着树枝,心中正思念着远征的亲人所受的苦难,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3. 空窗自织不敢任:独自在空荡的窗前织布,不敢懈怠,体现了作者的勤劳和孤独。
  4. 鸣机愁寂如鸣橹:织布机的声音在寂寞中显得格外响亮,如同船橹的声音,比喻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5. 练成欲裁新丝香:织成了布匹,想要裁剪成新的丝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抱持含愁叔姑堂:却抱持着忧愁在叔姑的堂前,体现了作者的忧虑和无奈。
  7. 别来不见衣觉窄:自从分别后,感觉衣服变得狭窄,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时间的流逝。
  8. 试比小郎身更长:试着比量,发现比小郎的身体还要长,暗示了亲人的远离和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鸣机愁寂如鸣橹”中,将织布机的声音比喻为船橹的声音,增强了孤独和寂寞的氛围。
  • 拟人:“攀条正念征人苦”中,将树枝拟人化,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远征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忧虑,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渴望。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庭树: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织布机:象征着勤劳和孤独。
  • 新丝香: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机愁寂如鸣橹”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攀条正念征人苦”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愤怒 D. 悲伤

  3. 诗中“练成欲裁新丝香”中的“新丝香”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忧虑 C. 美好生活的向往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塞的孤寂和战士的艰辛。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寄衣曲》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