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秦纪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20:50

烹灭群雄力未疲,赭山射海奋馀威。

谁知传与痴儿子,祇得阿房似旧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秦纪二首 其一 张耒 〔宋代〕

烹灭群雄力未疲,赭山射海奋馀威。 谁知传与痴儿子,祇得阿房似旧时。

白话文翻译: 秦国消灭了众多诸侯国,力量尚未衰竭, 凭借余威,赭山射海,气势如虹。 谁料想,这强大的帝国传给了愚笨的儿子, 最终只留下了阿房宫,依旧如昔。

注释:

  • 烹灭:比喻彻底消灭。
  • 群雄:指各诸侯国。
  • 赭山: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这里代指秦始皇的暴政。
  • 射海:比喻秦始皇的远大志向和扩张行为。
  • 馀威:剩余的威势。
  • 痴儿子:指秦二世胡亥,因其昏庸无能,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 阿房:指阿房宫,秦始皇所建的宫殿,象征秦朝的辉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作者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回顾,隐喻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担忧,以及对历史循环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秦朝历史的简练叙述,展现了秦朝由盛转衰的悲剧。首句“烹灭群雄力未疲”,描绘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强大力量,但紧接着的“赭山射海奋馀威”则暗示了这种力量的暴虐和不可持续。后两句“谁知传与痴儿子,祇得阿房似旧时”,则深刻揭示了秦朝因继承人无能而迅速衰败的命运,以及历史循环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烹灭群雄力未疲”:描绘秦朝统一六国的强大力量,但“力未疲”暗示了这种力量的暴虐和不可持续。
  2. “赭山射海奋馀威”:通过“赭山”和“射海”的意象,展现了秦始皇的暴政和远大志向,但“奋馀威”则暗示了这种威势的短暂和不可持续。
  3. “谁知传与痴儿子”:揭示了秦朝因继承人无能而迅速衰败的命运,表达了对历史循环的无奈。
  4. “祇得阿房似旧时”:通过“阿房”的意象,象征秦朝的辉煌,但“似旧时”则暗示了这种辉煌的短暂和不可持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烹灭”比喻彻底消灭,“赭山射海”比喻秦始皇的暴政和远大志向。
  • 拟人:“奋馀威”赋予秦朝余威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烹灭群雄”与“赭山射海”,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循环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烹灭”、“赭山”、“射海”、“阿房”。
  • 详细解释:
    • “烹灭”:比喻彻底消灭,象征秦朝的强大力量。
    • “赭山”: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象征秦朝的暴政。
    • “射海”:比喻秦始皇的远大志向和扩张行为,象征秦朝的强大威势。
    • “阿房”:指阿房宫,象征秦朝的辉煌和历史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痴儿子”指的是谁? A. 秦始皇 B. 秦二世胡亥 C. 秦三世子婴 D. 秦穆公 答案:B

  2. 诗中的“赭山射海”象征什么? A. 秦朝的暴政和远大志向 B. 秦朝的和平与繁荣 C. 秦朝的文化成就 D. 秦朝的军事扩张 答案:A

  3. 诗中的“阿房”象征什么? A. 秦朝的辉煌 B. 秦朝的衰败 C. 秦朝的文化 D. 秦朝的军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反映了秦朝的辉煌与衰败。
  • 李白《秦王扫六合》:通过对秦朝统一六国的描写,展现了秦朝的强大力量。

诗词对比:

  • 张耒《读秦纪二首》与杜牧《阿房宫赋》:两者都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 张耒《读秦纪二首》与李白《秦王扫六合》:两者都通过对秦朝的描写,展现了秦朝的强大力量,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循环的无奈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对其诗风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史记》:司马迁所著,详细记载了秦朝的历史,是研究秦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阿房宫赋》:杜牧所著,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反映了秦朝的辉煌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