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清明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35:22

斜日去不驻,好风来有情。

江城过风雨,花木近清明。

水树閒照影,山禽时引声。

吾年行老矣,淹泊蹇何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清明二首 其一 张耒 〔宋代〕

斜日去不驻,好风来有情。 江城过风雨,花木近清明。 水树閒照影,山禽时引声。 吾年行老矣,淹泊蹇何成。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斜地落下,无法停留, 和煦的风带着情意轻轻吹来。 江城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花木在接近清明时节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水边的树木静静地映照着自己的影子,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发出悦耳的鸣叫。 我已步入老年,岁月蹉跎, 漂泊无依,命运多舛,成就何在?

注释:

  • 斜日:指夕阳。
  • 好风:和煦的风。
  • 江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可能指江陵(今湖北荆州)。
  • 近清明:接近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 水树:水边的树木。
  • 閒照影:静静地映照着自己的影子。
  • 山禽:山中的鸟类。
  • 淹泊:漂泊无依。
  • 蹇:命运多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往密切。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接近清明时节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晚年漂泊无依、命运多舛的哀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夕阳、和风、江城风雨、花木、水树、山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中“斜日去不驻,好风来有情”一句,既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又赋予和风以情感,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后两句“吾年行老矣,淹泊蹇何成”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晚年境遇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成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日去不驻:夕阳斜斜地落下,无法停留,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2. 好风来有情:和煦的风带着情意轻轻吹来,赋予和风以情感,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3. 江城过风雨:江城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变迁。
  4. 花木近清明:花木在接近清明时节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5. 水树閒照影:水边的树木静静地映照着自己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山禽时引声: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发出悦耳的鸣叫,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7. 吾年行老矣:我已步入老年,表达了对自己年龄的感慨。
  8. 淹泊蹇何成:漂泊无依,命运多舛,成就何在?流露出对自己晚年境遇的哀叹。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好风来有情”,赋予和风以情感。
  • 对仗:如“斜日去不驻,好风来有情”,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晚年漂泊无依、命运多舛的哀叹。

意象分析:

  • 斜日:象征时光的流逝。
  • 好风:象征和煦与情感。
  • 江城:象征生活的环境。
  • 花木:象征生机与美丽。
  • 水树:象征宁静与自省。
  • 山禽:象征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日去不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2. “好风来有情”中的“有情”是指什么? A. 有感情 B. 有意义 C. 有目的 D. 有作用
  3. 诗中提到的“江城”可能指哪个城市? A. 杭州 B. 苏州 C. 江陵 D. 扬州
  4. “吾年行老矣”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什么状态的感慨? A. 年轻 B. 中年 C. 老年 D. 少年

答案:

  1. B. 无奈
  2. A. 有感情
  3. C. 江陵
  4. C. 老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描绘江城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黄庭坚《清明》: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近清明二首 其一》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描绘了江城景色,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晚年境遇的感慨,而苏轼的词则更多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梦境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词选》: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包括《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黄庭坚诗选》:收录了黄庭坚的诗作,包括《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