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杭州灵隐寺》
时间: 2025-01-11 09:5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白话文翻译:
山峰像打开的一只手掌,环绕的朱红栏杆延伸出几圈。
佛教圣地的花朵分隔了界限,僧人的房屋旁边竹子引流出泉水。
五更时分楼下的月光,十里外的城郭笼罩在烟雾中。
后面的塔楼高耸在亭子之后,前面的山脉横亘在阁楼之前。
溪沙静静地涵盖着水面,涧石上点缀着鲜绿的苔藓。
真是好久听见猿声,西岩深处的回响绵延不绝。
注释:
- 峰峦:山峰。
- 朱槛:红色的栏杆。
- 佛地:佛教的圣地。
- 僧房:僧侣的住房。
- 五更:指清晨时分。
- 郭:城郭、城墙。
- 塔:佛塔。
典故解析:
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杭州,诗中提到的“佛地”即指此处。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灵隐寺的赞美与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祜,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擅长写风景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祜游览杭州灵隐寺时,表现了他对山水和佛教文化的敬仰与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结合为主题,展现了灵隐寺的秀美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以“峰峦开一掌”描绘出山峰的形态,生动形象;接着以“朱槛几环延”描述寺庙的建筑,体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中间部分通过“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表现出佛教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展现了僧侣的生活环境,令人向往。最后几句则通过月光、烟雾、溪沙等意象,渲染出清晨时分的宁静与神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峰峦开一掌:形容山峰壮丽,像一只手掌打开,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 朱槛几环延:描述环绕寺庙的红色栏杆,层层延伸,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佛地花分界:佛教圣地的花卉形成自然的分界,象征着神圣与美好。
- 僧房竹引泉:竹子引导泉水流向僧房,表现出僧侣生活的恬静与自然的亲密。
- 五更楼下月:描写清晨时分,楼下的月光映照,充满诗意。
- 十里郭中烟:远处城郭的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塔楼与山的排列,展现出空间的层次感。
-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溪流与石头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静谧与生机。
-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猿声回荡,增添了诗的情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峰峦开一掌”,形象生动。
- 对仗:如“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灵隐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山峰:象征着伟岸与坚韧。
- 朱槛:代表人文景观与寺庙的庄严。
- 泉水:象征生命与灵气,流动不息。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幽。
- 猿声: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槛”指的是哪种颜色的栏杆?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 D. 白色
-
“五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 D. 深夜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祜的《题杭州灵隐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景色,但王维更多地强调了隐逸与孤独的情感,而张祜则体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