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烹灭群雄方未疲,赭山射海奋余威。谁知传与痴儿子,只得阿房似旧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消灭了众多英雄之后,秦始皇的威势依然未减,他像在赭山射海中展现着余威。谁知道这威势传给了愚笨的儿子,最终只留下了阿房宫,仿佛旧时的模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烹灭:消灭。
- 群雄:指各国的诸侯。
- 赭山: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
- 射海:比喻秦始皇的威势远播。
- 痴儿子:指秦二世胡亥。
- 阿房:指阿房宫,秦始皇的宫殿。
典故解析:
- 赭山射海:赭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射海比喻秦始皇的威势远播。
- 阿房宫:秦始皇建造的宏伟宫殿,后被项羽焚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作者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权力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权力的无常。首句“烹灭群雄方未疲”,描绘了秦始皇消灭六国后的威势,但这种威势并未持久。第二句“赭山射海奋余威”,通过赭山和射海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秦始皇的威势。然而,后两句“谁知传与痴儿子,只得阿房似旧时”,却揭示了权力的无常和历史的讽刺。秦始皇的威势最终传给了愚笨的胡亥,只留下了阿房宫的废墟,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烹灭群雄方未疲”:描绘秦始皇消灭六国后的威势,但这种威势并未持久。
- “赭山射海奋余威”:通过赭山和射海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秦始皇的威势。
- “谁知传与痴儿子”:揭示了权力的无常,秦始皇的威势最终传给了愚笨的胡亥。
- “只得阿房似旧时”:只留下了阿房宫的废墟,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赭山射海”比喻秦始皇的威势远播。
- 拟人:“奋余威”赋予秦始皇的威势以动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权力的无常。作者通过对秦始皇的威势和最终传给愚笨儿子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赭山:象征秦始皇的威势和暴政。
- 射海:象征秦始皇的威势远播。
- 阿房:象征秦始皇的辉煌和最终的废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赭山射海”比喻什么? A. 秦始皇的威势远播 B. 秦始皇的暴政 C. 秦始皇的辉煌 D. 秦始皇的废墟
-
诗中“痴儿子”指的是谁? A. 秦始皇 B. 秦二世胡亥 C. 项羽 D. 刘邦
-
诗中“阿房似旧时”表达了什么? A. 秦始皇的辉煌 B. 秦始皇的废墟 C. 秦始皇的暴政 D. 秦始皇的威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展现了秦始皇的辉煌和最终的废墟。
- 李白《秦王扫六合》:通过对秦始皇的描写,展现了秦始皇的威势和历史的沧桑。
诗词对比:
- 张耒《读秦纪二首》与杜牧《阿房宫赋》:两者都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权力的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史记》:司马迁所著,详细记载了秦始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