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 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时间: 2025-01-11 14:49: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台 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又红闺挂残斜月,
香尘镂完微雨。
整飞蝉一望碧虚前,
见皎镜溶溶南浦。
风光汎渐蘸垂杨缕。
三春景如花似雾。
秋千社淡日浓烟,
蹴鞠队繁筝急鼓。
料凤城钿车宝毂,
不住纷纷来去。
唤桂子小玉报花香,
日暖与隔墙邻女。
踏青须结伴东郊路。
看多少绣帘珠户。
喜今日满院晴丝,
怕明朝一庭落絮。
更杜宇唤取春老,
榆钱压将春暮。
忆去年元夜玩灯时,
曾立在火阑珊处。
转盼又星桥燃蜡炬。
闹蛾儿红楼紫府。
休沾惹窃玉閒愁,
且安排寻香公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诗人看到红色的闺房里挂着残缺的月亮,香气在微雨中飘荡。飞翔的蝉在碧空中整齐而鸣,南边的河面如同明镜般清澈。春风轻拂,柳条在水面上摇曳,三春的景色如花似雾般迷人。秋千下,淡淡的阳光笼罩着烟雾,踢鞠的队伍中,鼓声和筝声此起彼伏。车马如云,繁华的凤城中,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诗人呼唤邻家的女孩,分享花香,阳光温暖,恰好与她相邻。踏青时,约上朋友一起去东郊游玩。看看多少精美的绣帘和珠窗,今天的院子里阳光明媚,明天却可能满庭都是落絮。杜鹃鸟声声催促春天的老去,榆钱树也在压迫着春天的暮色。诗人回忆起去年元宵节玩灯的情景,曾经站在火光闪烁的地方,转眼又见星桥上蜡烛燃亮,红楼紫府中热闹非凡。不要因小事而生愁,还是安排好寻香的事情吧。
注释
- 红闺:指的是女子的闺房,象征美丽和柔情。
- 残斜月:指的是残缺的月亮,营造一种淡淡的忧伤。
- 香尘:指的是香气弥漫的尘土,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整飞蝉:指蝉鸣响亮而整齐,象征春天的生机。
- 皎镜:形容清澈的河面,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 榆钱:榆树的种子,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1711),字元晦,号香涛,晚号白云山人,清代诗人、词人。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陈维崧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尤其擅长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春天,正值清明时节,诗人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珍惜。
诗歌鉴赏
《三台 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极富画面感。诗的开头以“红闺挂残斜月”引入,既描绘了春夜的美丽,也暗含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飞蝉的鸣叫、微雨中的香气、柳条的摇曳,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春日图景。
诗中描绘的社交活动,如秋千和蹴鞠,表现了春天的欢乐与热闹,而“唤桂子小玉报花香”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敏锐地捕捉到春天的转瞬即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回忆去年的元宵灯会,展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令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红闺挂残斜月”:描绘女子的闺房挂着月亮,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氛围。
- “香尘镂完微雨”:微雨中弥漫着香气,暗示春天的生机。
- “整飞蝉一望碧虚前”:飞蝉鸣叫,映衬出清澈的天空。
- “见皎镜溶溶南浦”:南边的水面如镜般明亮,展现了春日的宁静。
- “踏青须结伴东郊路”:春游时需要结伴而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比作“花似雾”,生动形象。
- 拟人:如“杜宇唤取春老”,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全诗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丽景色展开,表达了对春光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在春天的感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柔美与思念。
- 蝉: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柳:象征着春天的柔情。
- 花香:象征着美好与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整飞蝉”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静谧
B. 生机
C. 伤感
答案:B -
“踏青须结伴东郊路”中“踏青”的意思是? A. 观赏风景
B. 踏着青色的草地游玩
C. 参加春游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榆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
C. 秋天的到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并融入了对国事的忧虑。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维崧的《三台春景》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社交,而王维则是通过秋天的静谧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赏析》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