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下多奇岫,三台最靓妍。
窥天蚁封下,得地鹘巢颠。
危阁来残照,深嵓暗滴泉。
不须寻玉柱,即此可留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白下山的奇特山峦,三台山最为美丽动人。仰望天空,像蚂蚁一样被封闭在下面,落在地面上,像鹰一样在高处巢居。危楼上照射着残余的夕阳,深邃的山崖中泉水暗自流淌。无需去寻找那玉柱,只要在这里就可以流连忘返。
注释:
- 白下:指白下山,地名。
- 奇岫:奇特的山峦。
- 靓妍:美丽、娇艳。
- 窥天:仰望天空。
- 蚁封:像蚂蚁一样被封闭。
- 鹘:一种猛禽,指鹰。
- 危阁:高耸的楼阁。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深嵓:深邃的山崖。
- 滴泉:流淌的泉水。
- 玉柱:指传说中的美好事物。
典故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诗歌常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哲理思考。此诗中的“玉柱”象征着理想或美好事物,而“无需寻求”暗示了对当下自然美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6),字仲明,号蓉亭,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创作,个性洒脱,诗风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闰月廿二日,正值春季,诗人游历于白下山,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首句“白下多奇岫”直接点出主题,接着以“三台最靓妍”将景色的美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随后,诗人借助“窥天蚁封下”的意象,表达了人类在广袤天地面前的渺小,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自身局限的思考。而“危阁来残照”则使景色更为生动,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高阁上,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诗人以“不须寻玉柱”,强调了现实中的美好足以令人留连,不必再去追求虚幻的理想,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下多奇岫:描绘白下山的奇特山峦,设定了诗的背景。
- 三台最靓妍:强调三台山的美丽,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此地的喜爱。
- 窥天蚁封下:以“蚁”比喻人类的渺小,产生对自然的敬畏感。
- 得地鹘巢颠:描绘鹰巢在高处的情景,营造出高远的意境。
- 危阁来残照:夕阳照耀在高阁上,突出时间的流逝。
- 深嵓暗滴泉:显示自然的深邃与静谧。
- 不须寻玉柱:表明对眼前美好的珍惜,不必追求虚幻的理想。
- 即此可留连:强调对现实美好的留恋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窥天蚁封下”暗示人类的渺小。
- 对仗:如“危阁来残照,深嵓暗滴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暗滴”让自然物象更具生命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意象分析:
- 白下: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 奇岫:代表独特的自然风光,引发思考。
- 残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滴泉:代表生命的源泉,流淌不息的自然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下”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名
- B. 水名
- C. 城市
-
“危阁来残照”中“残照”意指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夕阳的余晖
- C. 月光
-
诗人认为美好的事物在哪里?
- A. 玉柱
- B. 自然
- C. 书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多的是对壮丽山河的感叹。
- 王维《山居秋暝》: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与个人情感的融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黄侃诗文集》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