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二首 其一 和石帚师》

时间: 2025-01-11 14:42:56

秋草。

秋草。

原上离离红烧。

斜阳尽处青山。

山外半骓未还。

还未。

还未。

南苑西风流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草。秋草。原上离离红烧。斜阳尽处青山。山外半骓未还。还未。还未。南苑西风流水。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草地,秋草在原野上茂盛而又火红。夕阳西下,映照着远处的青山。山外的骏马还未归来,它们依旧在外游荡。还未归,仍未归,南苑的西风伴随着流水轻轻吹拂。

注释:

  • 秋草:指的是秋天生长的草,通常在秋季时分显得格外鲜艳。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红烧:这里的“烧”指的是颜色鲜艳如火焰般的红。
  • :指一种良马,通常形容奔跑迅速、强壮的马。
  • 南苑:可能指的是南方的皇家园林,象征着美好和富饶。
  • 西风流水:描绘了秋天温柔的风和流淌的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敦仁,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天高气爽之时,诗人通过对秋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自然风光,通过对秋草和斜阳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诗的开头以“秋草”引入,形成了一个开阔而生动的画面,紧接着的“原上离离红烧”则将秋草的色彩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接下来的“斜阳尽处青山”则将视角转向远方,青山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幽静,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诗中提到的“骓”在这里不仅仅是马的象征,更代表了一种自由与奔放,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然而,骓马的“未还”则暗示了一种失落与等待,似乎在诉说着漫长的归途和不可捉摸的未来。最后的“南苑西风流水”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西风和流水的结合不仅增添了秋天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草”:引入秋天的主题,暗示季节的转变。
  2. “离离红烧”:形容秋草的丰盛与鲜艳,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3. “斜阳尽处青山”:夕阳下的青山,象征着宁静与远方。
  4. “山外半骓未还”:骏马未归,象征着无尽的追寻与思念。
  5. “还未”:反复强调,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6. “南苑西风流水”:描绘自然环境,传达诗人对秋天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草比作火焰,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骓马的未还赋予了其情感,增加了人性化的理解。
  • 对仗:如“西风流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斜阳:代表着夕阳西下,暗示时光的流逝。
  • 青山:象征着宁静与永恒。
  • :象征自由与追求。
  • 西风流水: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马
    • C. 一种花
  2. “斜阳尽处青山”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场景?

    • A. 清晨
    • B. 正午
    • C. 黄昏
  3. 诗歌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哀愁
    • C. 悠然自得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白敦仁的《三台令二首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白敦仁更关注于生命的流逝与思念,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白敦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