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峰》
时间: 2025-04-28 16:5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荡奇峰绝比伦,
巍然森列应天文。
光联奎壁期公辅,
名显瑶阶欲致君。
峻极冷擎中夜月,
峥嵘突出半空云。
进行正尔需贤佐,
光岳钟灵气未分。
白话文翻译:
《三台峰》这首诗描绘了雁荡山的奇峰,宛如天上星辰般巍峨耸立,排列成行。光辉照耀着高耸的山壁,仿佛在等待有才之人来辅佐君主。高峻的山峰在夜晚冷清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壮丽,挺拔地突显于云层之上。治理国家必须依靠贤能之士,而光岳的灵气却尚未被充分利用。
注释:
字词注释:
- 雁荡:指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山脉。
- 奇峰:指奇特的山峰。
- 巍然:形容高大而稳重的样子。
- 森列:成排而立。
- 光联奎壁:光辉照耀着壁面,奎壁为星宿名。
- 瑶阶:指美丽的阶梯,常用来形容高贵之地。
- 峻极:形容高峻的山峰。
- 冷擎:冷冷地支撑着,擎指支撑。
- 正尔:治理国家的正道。
典故解析:
- 奎壁:出自《易经》,与星宿有关,象征高贵的地位。
- 光岳:指光明的山岳,象征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仲刚,字子华,号逸云,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彭仲刚游览雁荡山时,感受其自然风光之壮丽,与国家治理的需要相结合,表达对贤能之士的渴望与期盼。
诗歌鉴赏:
《三台峰》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雁荡山的奇峰,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中“雁荡奇峰绝比伦,巍然森列应天文”开篇便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引入,展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与星辰的关系,象征着人间的伟大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光联奎壁期公辅”则具体指出了光辉和高贵的结合,表明对有才能之士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峻极冷擎中夜月,峥嵘突出半空云”两句,描绘了夜晚山峰的冷峻与清辉,仿佛在提醒人们在黑暗中也要寻求光明。而最后两句“进行正尔需贤佐,光岳钟灵气未分”则将诗的主题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强调贤能之士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希望国家出贤能之士、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荡奇峰绝比伦:雁荡山的奇峰如同无与伦比的美景。
- 巍然森列应天文:高耸的山峰排列得如同星辰,巍峨壮丽。
- 光联奎壁期公辅:光辉照耀奎壁,期望有才之人来辅佐统治。
- 名显瑶阶欲致君:高名显赫,希望能为君王所用。
- 峻极冷擎中夜月:高峻的山峰在夜晚冷冷地支撑着月光。
- 峥嵘突出半空云:山峰突兀而立,仿佛凌驾于半空中的云层之上。
- 进行正尔需贤佐:治理国家必须依靠贤能之士。
- 光岳钟灵气未分:光岳的灵气尚未被充分利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与星辰相提并论,暗示其高贵与伟大。
- 对仗:如“峻极冷擎”和“峥嵘突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山峰以情感,表现其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国家治理中贤能之士的渴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峰:象征着卓越与非凡的事物。
- 光辉:象征着智慧和希望。
- 月亮:象征着清冷、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桂林
- B. 浙江
- C. 四川
- D. 云南
-
“光联奎壁”中的“奎壁”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星空中的星宿
- C. 山石
- D. 一种建筑
-
诗人希望通过谁来辅佐国君?
- A. 平民
- B. 贤能之士
- C. 士兵
- D. 商人
答案:
- B. 浙江
- B. 星空中的星宿
- B. 贤能之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望岳》相比,彭仲刚的《三台峰》更加注重于自然的神奇与人事的结合,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而杜甫则更侧重于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感悟。两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但在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选择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