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到洛口入黄河》

时间: 2025-01-24 18:34:46

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

客愁惜朝暮,枉渚暂停舟。

中宵大川静,解缆逐归流。

浦溆既清旷,沿洄非阻修。

登舻望落月,击汰悲新秋。

倘遇乘槎客,永言星汉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到洛口入黄河
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
客愁惜朝暮,枉渚暂停舟。
中宵大川静,解缆逐归流。
浦溆既清旷,沿洄非阻修。
登舻望落月,击汰悲新秋。
倘遇乘槎客,永言星汉游。

白话文翻译:

夜晚来到洛口,进入黄河。
河洲上长满青草,朝夕更添旅人的愁苦。
客愁惋惜着朝夕,停船在浅滩上。
夜深时大川静谧,解开缆绳顺流而归。
水面清澈开阔,沿着河流并无阻碍。
登上小船望着落月,心中感到新秋的悲伤。
如果能够遇到乘船的朋友,愿意长谈星空之游。

注释:

  • 洛口:指黄河入海口,地理位置重要。
  • 客愁:旅人内心的忧愁。
  • 解缆:指解开船缆,准备出发。
  • 浦溆:河岸和水流,形容水面清澈。
  • :小船,指诗人所乘的船。
  • 乘槎客:指乘坐木筏的旅人,象征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山水自然的描写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是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夜晚的黄河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友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到洛口入黄河》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诗人在黄河夜景中,借景抒情,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河洲的青草,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好,而这种美好却愈发显得突兀,因为在这美景之中却夹杂着旅人的愁苦。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对自然的描绘转向内心情感的表达,尤其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友情的渴望。

"中宵大川静,解缆逐归流",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解开缆绳,顺流而下,隐喻着对自由和归属的追求。清澈的水面象征着心灵的净化,而“登舻望落月,击汰悲新秋”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映照下的河面,让人更加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最后一联“倘遇乘槎客,永言星汉游”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友情的向往,期待在旅途中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彼此的经历与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描绘河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衬出旅人内心的愁苦。
  2. 客愁惜朝暮,枉渚暂停舟。:表达旅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停舟在浅滩,感到无奈。
  3. 中宵大川静,解缆逐归流。:夜深时河流宁静,诗人准备顺水而归,象征内心的解脱。
  4. 浦溆既清旷,沿洄非阻修。:水面清澈开阔,行船顺畅,象征心境的开阔与自由。
  5. 登舻望落月,击汰悲新秋。:望着落月,感受到秋天的忧伤,借景抒情。
  6. 倘遇乘槎客,永言星汉游。:愿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畅游星空,表达对友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草”比喻生机,用“落月”暗示孤独。
  • 对仗:如“朝暮增客愁”与“客愁惜朝暮”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河流描绘成“逐归流”,赋予其人性化的行为,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旅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友情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草:象征生命的活力。
  • 落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归流:象征人生旅途的归宿。
  • 星汉:象征理想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河洲多青草”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
    • B. 生机勃勃
    • C. 悲伤
  2. “解缆逐归流”中的“解缆”指的是什么行为?

    • A. 系船
    • B. 解开船缆
    • C. 划船
  3.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情的向往
    • C. 对孤独的接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储光羲的作品更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友情与离别的主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世界,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