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遥山起真宇,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焚香期化心。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脉如同真正的宇宙,向西望去尽是花林。
低头看到小宫殿,抬头望见深邃的走廊。
园中的花瓣飘落在池水上,天上的声音传来松树的低语。
君子又能理解我,焚香时期待能够化心。
注释:
- 遥山:远处的山,表示遥远而宁静的地方。
- 真宇:真实的宇宙,表现出一种广阔而神秘的感觉。
- 宫殿小:指的是小型的建筑,可能是寺庙或居所,反映出环境的清幽。
- 廊庑深:走廊和庙宇的深邃,象征着文化的厚重。
- 苑花:园中花朵,象征着自然的美。
- 池水:池塘的水,象征着宁静与柔美。
- 天语:来自天空的声音,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这里表示理解和共鸣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字景纯,号云溪,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清新、气韵高远而受到推崇。他的诗歌常展现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哲理性与艺术性。
创作背景:
《石瓮寺》创作于唐代盛世,诗人可能在一次游历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合对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思考而写成。诗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头,遥远的山脉和花林构建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画面,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幽静的气氛。接下来的宫殿和廊庑的描绘,则体现了人文情怀,展现了古代建筑的深邃和文化的厚重。诗中“苑花落池水”的细节,生动描绘了自然之美,同时也透出一丝忧伤和无奈。最后两句通过“君子”和“焚香”引入了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理解、共鸣的渴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外在美的欣赏,也有对内心修炼的追求,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山起真宇:远处的山脉如同真实的宇宙,表现出对广阔天地的敬畏与向往。
- 西向尽花林:向西方望去,尽是繁花似锦,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下见宫殿小:低头看到小巧的宫殿,暗示人类的渺小与谦卑。
- 上看廊庑深:抬头望见深邃的廊庑,象征文化的深厚与历史的积淀。
- 苑花落池水:园中的花瓣飘落在水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天语闻松音:听到来自天际的松音,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君子又知我:有德行的人能理解我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 焚香期化心:焚香祈求心灵的升华,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脉比作真实的宇宙,增强了意象的深邃感。
- 拟人:松音被赋予了“天语”的特性,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下见宫殿小,上看廊庑深”,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内心修养的追求,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心灵提升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遥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宫殿:代表着人文的深厚与历史的积淀。
- 苑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松音:寓意宁静和谐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遥山起真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类的自豪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A -
“苑花落池水”中的“苑花”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园中的花朵
C. 远方的景色
答案:B -
诗中“君子又知我”中的“君子”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理想的人格
C. 名人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李白)与《石瓮寺》(储光羲)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乡愁的表达,后者则更强调修身养性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这份内容提供了对《石瓮寺》的全面解析,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