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 唐顺之 〔明代〕
卷帷望秋月,月皎心亦清。 床下寒虫响,庭前落叶盈。 汉阴鲜机械,河上多道情。 一适万事毕,栖栖何所营。
白话文翻译:
我卷起窗帘,凝望着秋夜的明月,月光皎洁,我的心也变得清澈。 床下传来寒虫的鸣叫,庭院前落叶堆积如山。 汉阴之地少有机械之声,河上却多有道家的情怀。 一旦心境适意,万事皆可放下,何必再忙碌奔波。
注释:
- 卷帷:卷起窗帘。
- 月皎:月光皎洁。
- 心亦清:心情也变得清澈。
- 寒虫:指秋夜的昆虫。
- 落叶盈:落叶堆积。
- 汉阴:地名,指汉水之阴,即汉水的北岸。
- 鲜机械:少有机械之声,指环境宁静。
- 河上:指河边。
- 道情:道家的情怀。
- 一适:一旦心境适意。
- 万事毕:万事皆可放下。
- 栖栖:忙碌奔波的样子。
- 何所营:何必再忙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约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秋夜的宁静心境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在明代社会,文人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此诗正是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寒虫、落叶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月皎心亦清”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在秋夜月光下的清澈心境,而“床下寒虫响,庭前落叶盈”则进一步以动衬静,增强了秋夜的宁静感。后两句“汉阴鲜机械,河上多道情”,通过对汉阴和河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最后“一适万事毕,栖栖何所营”,则体现了作者的超脱心态,认为一旦心境适意,万事皆可放下,不必再忙碌奔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是一首典型的明代文人写景抒情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卷帷望秋月,月皎心亦清。”:卷起窗帘,凝望秋夜的明月,月光皎洁,作者的心也变得清澈。
- “床下寒虫响,庭前落叶盈。”:床下传来寒虫的鸣叫,庭院前落叶堆积如山,以动衬静,增强了秋夜的宁静感。
- “汉阴鲜机械,河上多道情。”:汉阴之地少有机械之声,河上却多有道家的情怀,通过对汉阴和河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 “一适万事毕,栖栖何所营。”:一旦心境适意,万事皆可放下,何必再忙碌奔波,体现了作者的超脱心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皎心亦清”与“床下寒虫响”,“汉阴鲜机械”与“河上多道情”,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拟人:如“月皎心亦清”,将月光拟人化,赋予其清澈的特质。
- 对比:如“汉阴鲜机械”与“河上多道情”,通过对比,突出了道家思想的宁静与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在秋夜的宁静心境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道家思想的提及,作者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着宁静与清澈。
- 寒虫:象征着秋夜的寂静。
- 落叶: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
- 汉阴: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 河上:象征着道家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皎心亦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喜悦 C. 宁静 D. 愤怒
- “床下寒虫响,庭前落叶盈”一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汉阴鲜机械,河上多道情”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机械 B. 道家思想 C. 战争 D. 商业
- “一适万事毕,栖栖何所营”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消极逃避 C. 超脱世俗 D. 忙碌奔波
答案:1. C 2. C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居秋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夜为背景,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唐顺之的宁静心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顺之诗集》:收录了唐顺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唐顺之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