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五夜旅怀 唐顺之 〔明代〕 暂缀明光草,言从洛下游。 尘沙两河夕,风雨二陵秋。 镜有潘郎鬓,囊无季子裘。 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暂时放下明光宫的草,我随从洛水下游。尘沙覆盖的两河在夕阳下,风雨中的二陵已是秋天。镜中映出潘岳般的鬓发,囊中却没有季子那样的裘衣。更难以忍受的是十五夜,独自走下西楼。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光草:指明光宫的草,明光宫是汉代宫殿名。
- 洛下:指洛水下游。
- 两河:指黄河和洛水。
- 二陵:指洛阳附近的陵墓。
- 潘郎鬓:潘岳,西晋文学家,以美鬓著称。
- 季子裘:季子,指战国时期的苏秦,他曾身着裘衣。
典故解析:
- 潘郎鬓:用潘岳的美鬓比喻自己的鬓发已白。
- 季子裘:用苏秦的裘衣比喻自己贫困无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感慨时光流逝、生活困顿之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自身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困顿的感慨。诗中“尘沙两河夕,风雨二陵秋”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季节的变迁,而“镜有潘郎鬓,囊无季子裘”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衰老和贫困的自嘲。最后“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加深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暂缀明光草”,诗人暂时放下宫廷生活,开始旅途。
- 次句“言从洛下游”,表明旅行的方向。
- 第三句“尘沙两河夕”,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夕阳下的景象。
- 第四句“风雨二陵秋”,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风雨和秋天的萧瑟。
- 第五句“镜有潘郎鬓”,诗人自嘲自己的鬓发已白。
- 第六句“囊无季子裘”,表达了自己的贫困。
- 末句“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加深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有潘郎鬓”,用潘岳的美鬓比喻自己的鬓发已白。
- 对仗:如“尘沙两河夕,风雨二陵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困顿的感慨,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光草:象征宫廷生活。
- 洛下:象征旅途的起点。
- 两河夕:象征旅途的艰辛。
- 二陵秋:象征季节的变迁和旅途的萧瑟。
- 潘郎鬓:象征衰老。
- 季子裘:象征贫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镜有潘郎鬓”用的是谁的典故? A. 潘岳 B. 苏秦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囊无季子裘”用的是谁的典故? A. 潘岳 B. 苏秦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孤独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旅夜书怀》与本诗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
- 李白的《静夜思》与本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情感更为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
- 《明诗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