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象郡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8:0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裨海环国。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
白话文翻译:
大海环绕着国家。世人仅凭双脚,急切地想要探索世界的尽头。心中明白大禹划分土地的界限,但尚未完全涉足舜帝所到之处。我迁居到桂岭之外,仰望天空仍能看到北斗星。登上高处俯瞰大道,邮传往来于南北之间。山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熟悉,草木也略有所知。躺在床上做着归乡的长梦,乡间的路标清晰可见。
注释:
- 裨海:指小海,这里泛指大海。
- 环国:环绕着国家。
- 遽欲:急切地想要。
- 穷畛域:探索世界的尽头。
- 禹分土:指大禹治水时划分九州。
- 舜所涉:指舜帝所到之处。
- 桂岭:地名,今广西一带。
- 斗极:指北斗星。
- 邮传:指邮递和传递消息。
- 乡堠:乡间的路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格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迁居至桂岭之外时,表达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迁居至桂岭之外时所作,通过对新环境的描述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家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环境的描述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家乡的眷恋。诗中“裨海环国”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象,而“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则表达了人们对探索世界的渴望。作者通过“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表达了对历史和地理的深刻理解,而“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则展现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裨海环国:描绘了大海环绕着国家的壮阔景象。
-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表达了人们对探索世界的渴望。
-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表达了对历史和地理的深刻理解。
-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展现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
-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描述了在新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表达了对新环境的熟悉。
-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裨海环国”将大海比作环绕国家的屏障。
- 拟人:如“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将人们探索世界的渴望拟人化。
- 对仗:如“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探索与思念。作者通过对新环境的描述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家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裨海:象征着广阔的自然景象。
- 斗极:象征着家乡的方向和指引。
- 乡堠:象征着家乡的记忆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裨海环国”中的“裨海”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小海 C. 湖泊 D. 河流
-
诗中“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表达了什么? A. 人们对探索世界的渴望 B. 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C. 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D. 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研究
-
诗中“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表达了什么? A. 对新环境的适应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D. 对历史文化的研究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对壮阔景象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格非《初至象郡》与苏轼《题西林壁》: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格非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格非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格非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