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象郡 其四》
时间: 2025-01-11 06:1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至象郡 其四 李格非 〔宋代〕
居近城南楼,步月时散策。 小市早收灯,空山晚吹笛。 儿呼翁可归,恐我意惨戚。 从来坚道念,老去倦形役。 天其卒相予,休以南荒谪。 宴坐及此时,聊观鼻端白。
白话文翻译:
住在靠近城南的楼上,散步时月亮照耀。 小市场的灯早早熄灭,空旷的山中夜晚吹奏笛声。 孩子们呼唤老人可以回家了,担心我心情悲伤。 一直以来坚持自己的信念,年老后厌倦了劳役。 上天最终帮助我,不要因为被贬到南荒而忧愁。 安静地坐着直到这个时候,姑且观察鼻尖的白发。
注释:
- 散策:散步。
- 惨戚:悲伤。
- 形役:指劳役。
- 南荒: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宴坐:安静地坐着。
- 鼻端白:指鼻尖的白发,象征年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格非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坚持自己信念,不畏艰难的文人。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格非初到象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时所作,象郡在当时被视为南荒之地,诗人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至此。诗中透露出他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南荒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居近城南楼,步月时散策”描绘了诗人在新环境中的日常生活,而“小市早收灯,空山晚吹笛”则增添了一丝孤寂和宁静。后文“儿呼翁可归,恐我意惨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但“从来坚道念,老去倦形役”显示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天其卒相予,休以南荒谪”和“宴坐及此时,聊观鼻端白”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居近城南楼,步月时散策”:诗人住在城南的楼上,晚上散步时月亮照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小市早收灯,空山晚吹笛”:小市场的灯早早熄灭,空旷的山中夜晚吹奏笛声,增添了诗中的孤寂感。
- “儿呼翁可归,恐我意惨戚”:孩子们呼唤老人可以回家了,担心诗人心情悲伤,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悲伤。
- “从来坚道念,老去倦形役”:诗人一直以来坚持自己的信念,年老后厌倦了劳役,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天其卒相予,休以南荒谪”:诗人希望上天最终帮助他,不要因为被贬到南荒而忧愁,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 “宴坐及此时,聊观鼻端白”:诗人安静地坐着直到这个时候,姑且观察鼻尖的白发,象征年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天其卒相予”将上天拟人化,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 象征:“鼻端白”象征年老,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南荒的生活体验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城南楼”:象征诗人的居住环境。
- “步月”:象征宁静的夜晚。
- “小市早收灯”:象征日常生活的结束。
- “空山晚吹笛”:象征孤寂和宁静。
- “鼻端白”:象征年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步月时散策”中的“散策”是什么意思? A. 散步 B. 策略 C. 散布 D. 散心 答案:A
-
诗中“天其卒相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愤怒 C. 希望 D. 绝望 答案:C
-
诗中“鼻端白”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健康 D. 疾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李格非的《初至象郡 其四》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但李格非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南荒的生活场景,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格非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李格非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