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太学倡和》

时间: 2025-01-11 05:11:58

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

六龙稳转桥门曲,多士横穿锦仗行。

俎豆威仪瞻阙里,东西风教自周王。

太平谁谓初无象,四海形容在一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六龙稳转桥门曲,多士横穿锦仗行。俎豆威仪瞻阙里,东西风教自周王。太平谁谓初无象,四海形容在一堂。

白话文翻译:

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回旋,十二章的诏令传下,皇帝移驾至清静的学府。六龙稳稳地转动着桥门的曲径,众多士子横穿华丽的仪仗行进。祭祀的礼仪在阙里被瞻仰,东西方的风教源自周王。谁说太平之初没有迹象,四海的景象都汇聚在一堂。

注释:

  • 日月天回十二章:比喻时间的流转和皇帝的诏令。
  • 诏移清跸幸胶庠:皇帝的诏令使他移驾至清静的学府。
  • 六龙稳转桥门曲:六龙指皇帝的车驾,稳转桥门曲形容车驾平稳通过。
  • 多士横穿锦仗行:众多士子横穿华丽的仪仗行进。
  • 俎豆威仪瞻阙里:祭祀的礼仪在阙里被瞻仰。
  • 东西风教自周王:东西方的风教源自周王。
  • 太平谁谓初无象:谁说太平之初没有迹象。
  • 四海形容在一堂:四海的景象都汇聚在一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格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该诗描绘了皇帝驾临学府的盛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皇帝对教育的重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皇帝驾临学府,诗人以此为背景,描绘了皇帝的威仪和士子的风采,以及太平盛世的景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驾临学府的场景,展现了宋代社会的文化繁荣和皇帝对教育的重视。诗中“日月天回十二章”和“诏移清跸幸胶庠”描绘了皇帝的威仪和学府的清静,而“六龙稳转桥门曲”和“多士横穿锦仗行”则展现了士子的风采和仪仗的华丽。最后两句“太平谁谓初无象,四海形容在一堂”则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四海的景象都汇聚在一堂,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月天回十二章”:比喻时间的流转和皇帝的诏令。
  • “诏移清跸幸胶庠”:皇帝的诏令使他移驾至清静的学府。
  • “六龙稳转桥门曲”:六龙指皇帝的车驾,稳转桥门曲形容车驾平稳通过。
  • “多士横穿锦仗行”:众多士子横穿华丽的仪仗行进。
  • “俎豆威仪瞻阙里”:祭祀的礼仪在阙里被瞻仰。
  • “东西风教自周王”:东西方的风教源自周王。
  • “太平谁谓初无象”:谁说太平之初没有迹象。
  • “四海形容在一堂”:四海的景象都汇聚在一堂。

修辞手法:

  • 比喻:“日月天回十二章”比喻时间的流转和皇帝的诏令。
  • 拟人:“六龙稳转桥门曲”拟人化地描述皇帝的车驾。
  • 对仗:“俎豆威仪瞻阙里,东西风教自周王”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描绘皇帝驾临学府的盛况,展现宋代社会的文化繁荣和皇帝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太平盛世的景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天回:时间的流转。
  • 六龙:皇帝的车驾。
  • 桥门曲:学府的入口。
  • 锦仗行:华丽的仪仗。
  • 俎豆威仪:祭祀的礼仪。
  • 阙里:学府的中心。
  • 东西风教:东西方的风教。
  • 四海形容:四海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龙稳转桥门曲”中的“六龙”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车驾 B. 学府的入口 C. 华丽的仪仗 D. 祭祀的礼仪

  2. 诗中“太平谁谓初无象”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太平之初没有迹象 B. 太平之初有迹象 C. 四海的景象都汇聚在一堂 D. 东西方的风教源自周王

  3. 诗中“四海形容在一堂”中的“一堂”指的是什么? A. 学府的中心 B. 皇帝的车驾 C. 华丽的仪仗 D. 祭祀的礼仪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描绘了学府的清静和士子的风采。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诗词对比:

  • 李格非《驾幸太学倡和》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描绘了学府的清静和士子的风采,但李格非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皇帝的威仪和太平盛世的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格非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格非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