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二首》
时间: 2025-01-24 18:34: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
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
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
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
稼穑既殄绝,川泽复枯槁。
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东风吹大河,河水如倒流。
河洲尘沙起,有若黄云浮。
赪霞烧广泽,洪曜赫高丘。
野老泣相语,无地可荫休。
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
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
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登上凉风台,傍晚走在邯郸的路上。
那耀眼的阳光何其炽烈,四周却没有一片绿草。
大军北上聚集在燕地,天子却西居在镐京。
妇女都在承担繁重的劳役,壮年男子则去征战。
老幼相互离别,哭泣声不断,昼夜不停。
庄稼已经毁坏,河流也再次干枯。
我的忧愁是如此遥远,仿佛冥冥中商山的皓月。
东风吹拂着大河,河水仿佛要倒流。
河洲上尘沙飞扬,像是黄云浮动。
红霞映照着广阔的泽地,阳光照耀着高高的山丘。
乡野的老人相互倾诉,已无处可栖息。
翰林中的客卿,独自承担着苍生的忧虑。
半夜我起来踱步,想要献上我的谋略。
君王的门庭高深,我在外徘徊却无处可去。
注释:
- 凉风台:指高处的凉爽之地,象征远望与思考。
- 曜灵:指太阳的光辉,形容光明强烈。
- 丁男:指壮年男子,通常负责军事和劳作。
- 稼穑:指农作与收获。
- 冥冥:形容幽暗、深邃的样子。
- 翰林:指朝廷文官,象征士人阶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抒发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清新而又富于感情。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众困苦的现实。
诗歌鉴赏:
《效古二首》是一首描写战乱与民生疾苦的诗,诗中通过对比清晨的宁静与傍晚的愁苦,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开篇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看到的却是炽热的阳光下荒凉的土地,反映出当时战乱带来的荒芜与苦难。接着,诗人通过对士人和普通百姓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尤其是老幼的离别与哭泣,增添了悲伤的氛围。后半部分,诗人采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愁苦相结合,表现出内心的惆怅和无奈。最后,诗人站在君王的门前,踌躇不前,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与无力,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壮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晨登凉风台:晨起登高,象征希望与清新气息。
- 暮走邯郸道:傍晚行走,体现出长途跋涉与疲惫。
- 曜灵何赫烈:阳光强烈,暗示外在环境的恶劣。
- 四野无青草:土地荒凉,反映出战乱的结果。
- 大军北集燕:大军集结,显示出战争的紧迫。
- 天子西居镐:天子远离战场,暗示统治者的无能。
- 妇人役州县:妇女承担重任,体现出社会的动荡。
- 丁男事征讨:壮年男子征战,民众生计受到影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河水如倒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变化。
- 对仗:如“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凉风台:象征着远方的希望与思考的空间。
- 青草:象征生机与繁荣,荒凉则暗示战乱所带来的破坏。
- 大军:反映出战乱的紧迫感与对未来的恐惧。
- 河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大军”主要指什么?
- A. 农民
- B. 士兵
- C. 商人
- 答案:B. 士兵
-
诗人如何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A. 通过自然描写
- B. 通过个人经历
- C. 通过对话
- 答案:A. 通过自然描写
-
诗中“河水如倒流”暗示了什么?
- A. 河水污染
- B. 生命的停滞
- C. 战乱的严重性
- 答案:C. 战乱的严重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均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储光羲更侧重于对社会动荡的宏观描绘,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