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仲穆彦徵画马》
时间: 2025-04-28 02:2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赵仲穆彦徵画马
吴兴画马名天下,
文采风流美无价。
子孙两世皆绝奇,
笔意经营亦相亚。
分明双马如双龙,
玉花对立连钱鬃。
圉人缓辔不敢鞚,
矫矫似欲鸣长风。
却想当年落笔时,
省郎侍彩初来归。
深庭花落白昼静,
红门草绿春风微。
回首光阴既非昔,
老者已逝难再得。
中原武骑更驰奔,
展卷令人三叹息。
白话文翻译
吴兴的画马技艺名扬天下,
其文采与风流真是无价之宝。
他的后代两代都十分奇特,
而他的笔法经营也同样出色。
画中的双马分明如同双龙,
玉花在两侧对立,鬃毛如钱一般。
马场的人慢慢牵绳,不敢催促,
这马儿昂首挺胸,仿佛要鸣叫长风。
不禁想起当年落笔之时,
省郎首次侍奉彩绘回归。
深庭中花瓣飘落,白昼宁静,
红门外草绿,春风轻拂。
回首往昔,光阴已不再,
老者已逝,再也难以相见。
中原的骑士更是奔驰不息,
展开画卷让人不由得叹息三声。
注释
- 吴兴: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古代以马画闻名。
- 文采风流:形容才华和风度。
- 绝奇:非常奇特,出类拔萃。
- 笔意经营:用笔的技巧和构思。
- 圉人:指马场的管理者。
- 鸣长风:形容马的雄壮气势。
- 省郎:指古代宫廷中的画师。
- 深庭:指院落的深处。
- 中原武骑:指中原地区的骑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用壬,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关注自然与艺术,尤其对绘画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诗作通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展现出浓厚的雅趣与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赞美赵仲穆彦徵的马画技艺之时,表达了对艺术的钦佩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赵仲穆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马画闻名遐迩,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传达对美好艺术的追忆和敬仰。
诗歌鉴赏
《题赵仲穆彦徵画马》是一首充满了对艺术敬仰与怀旧情感的诗作。开篇即点明吴兴画马的声名,强调其艺术的无价之美,表现出诗人对马画的高度赞赏。接着描绘了画中双马的生动形象,"双马如双龙"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高度概括了马的神韵与气势。
诗中不断地穿插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回首光阴既非昔,老者已逝难再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已逝者的惋惜。这种情感的交织,不仅突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更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最终,诗人通过"展卷令人三叹息"的结尾,呼应了开头的赞美与对时间的感慨,形成了一种艺术与人生的对话。这不仅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也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一种哲思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兴画马名天下:开篇提到吴兴画马的声誉,强调其技艺的卓越。
- 文采风流美无价:指出画马的艺术价值,强调其文采和风流。
- 子孙两世皆绝奇:表明赵氏家族在艺术上的传承与独特性。
- 笔意经营亦相亚:称赞其笔法不亚于其他名家。
- 分明双马如双龙:形象描绘画中马的生动形象。
- 玉花对立连钱鬃:细腻描绘双马的外观,增加画面的美感。
- 圉人缓辔不敢鞚:表现马的威风,令人不敢催促。
- 矫矫似欲鸣长风:马的气势如同要呼啸长风。
- 却想当年落笔时:引入回忆,表现对往昔的追溯。
- 省郎侍彩初来归:讲述画师的情景,增加个人色彩。
- 深庭花落白昼静:描绘静谧的环境,表现时光的流逝。
- 红门草绿春风微:进一步渲染春天的气息。
- 回首光阴既非昔:感叹光阴荏苒,已不再如昔日。
- 老者已逝难再得:表达对过世长者的惋惜。
- 中原武骑更驰奔:提及骑士的奔腾,象征活力。
- 展卷令人三叹息:最终引发读者的深思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比作龙,增强了马的气势。
- 拟人:马似乎有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活力与气势。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加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赞美艺术与感叹时光流逝为主线,表达了对美好艺术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力量与自由,表现出一种不羁的精神。
- 花:象征美与易逝,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渗透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兴画马的声誉如何?
- A. 名不见经传
- B. 名扬天下
- C. 不足挂齿
- D. 只在地方知名
-
诗人对光阴的态度是:
- A. 不以为意
- B. 感叹流逝
- C. 期待未来
- D. 尽享当下
-
"双马如双龙"的比喻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马的数量多
- B. 马的气势与神韵
- C. 画技的复杂
- D. 画家的风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马诗二首》:李贺
- 《观马》等诗作:王维
诗词对比
李贺《马诗二首》与本诗在描绘马的形象上有相似之处,李贺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豪情与壮志;而钱用壬则更多地侧重于艺术的美感与时间的回忆,呈现了更深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探讨明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 《中国古代绘画与诗歌》:分析诗歌与绘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