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阳纳言听鸣蝉篇》

时间: 2025-01-11 06:10:14

听秋蝉。

秋蝉非一处。

细柳高飞夕。

长杨明月曙。

历乱起秋声。

参差揽人虑。

单吟如转箫。

群噪学调笙。

乍飘流曼响。

多含继绝声。

垂阴自有乐。

饮露独为清。

短緌何足贵。

薄羽不羞轻。

螗螂翳下偏难见。

翡翠竿头绝易惊。

容止由来桂林苑。

无事淹留南斗城。

城中帝皇里。

金张及许史。

权势热如汤。

意气喧城市。

剑影奔星落。

马色浮云起。

鼎俎陈龙凤。

金石谐宫徵。

关中满季心。

关西饶孔子。

讵用虞公立国臣。

谁爱韩王游说士。

红颜宿昔同春花。

素鬓俄顷变秋草。

中肠自有极。

那堪教作转轮车。

意思解释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

作者: 颜之推 〔南北朝〕


原文展示: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揽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乍飘流曼响。多含继绝声。垂阴自有乐。饮露独为清。短緌何足贵。薄羽不羞轻。螗螂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绝易惊。容止由来桂林苑。无事淹留南斗城。城中帝皇里。金张及许史。权势热如汤。意气喧城市。剑影奔星落。马色浮云起。鼎俎陈龙凤。金石谐宫徵。关中满季心。关西饶孔子。讵用虞公立国臣。谁爱韩王游说士。红颜宿昔同春花。素鬓俄顷变秋草。中肠自有极。那堪教作转轮车。


白话文翻译:

我在听秋天的蝉鸣,蝉声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细细的柳枝在高空舞动,长长的杨树在明亮的月光下显现出曙光。秋声纷乱地响起,参差不齐的声音引起人的思虑。单独的鸣叫如同转动的箫声,群集的噪声则像是学习笙音。忽然间飘荡而来的流响,仿佛包含着断续的余音。垂下的树荫自有其乐趣,饮露的清晨独自享受着宁静。短小的蝉翼何必珍贵,轻薄的羽翼也不必羞愧。螳螂在阴影下难以看见,而翠鸟在竿头却容易惊动。容止本来自桂林的园林,闲事让人滞留在南斗的城中。城中有帝王的身影,金张和许史的记录。权势如同热汤般炽热,意气在城市中喧嚣。剑影如星辰般坠落,马的颜色如浮云般升起。鼎和俎上陈列着龙凤,金石乐器演奏着宫调。关中满是季节的心情,关西则富饶孔子的教诲。怎么能用虞公的标准来立国的臣子呢?谁又愿意爱护韩王的游说士呢?红颜昔日如同春花,白发转瞬即逝如秋草。内心的情感自有尽头,怎能忍受成为转轮的车?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蝉:秋天的蝉,象征着秋季的来临。
  • 细柳:细长的柳枝,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 参差:形容声音不整齐,或景象不平衡。
  • 转箫:比喻单独的蝉鸣如同箫声,悠扬动听。
  • 垂阴:指树荫,象征乐趣与安宁。
  • 短緌:短小的蝉翼。
  • 薄羽:轻薄的羽翼,传达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虞公:指虞舜时期的贤臣,象征理想的君臣关系。
  • 韩王:指韩非子所描述的游说士,象征权谋与说服的艺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颜之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关注社会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蝉鸣描绘秋天的景象,借此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秋蝉鸣声的细致描绘,引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秋日氛围。诗中“听秋蝉”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捕捉,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秋蝉的鸣叫声在不同的场景中交织,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多样,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诗中通过“细柳高飞夕”和“长杨明月曙”营造出一种恬静的美感,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秋日的黄昏,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又通过“权势热如汤”和“意气喧城市”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喧嚣与人心的浮躁,形成了对比,使读者在宁静与喧闹之间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最后,诗人以“红颜宿昔同春花,素鬓俄顷变秋草”结束,令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充分展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深邃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强调秋蝉的普遍存在。
  • 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描绘秋日黄昏与晨曦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历乱起秋声。参差揽人虑。——秋声纷乱,唤起人们的思虑,暗示人生的复杂性。
  • 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单独的鸣叫如箫声悠扬,群体的声音则如笙音,形成对比。
  • 乍飘流曼响。多含继绝声。——声音的飘荡与断续,表现出秋天的缥缈与无常。
  • 垂阴自有乐。饮露独为清。——树荫下的乐趣与饮露的清晨,体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短緌何足贵。薄羽不羞轻。——对短小与轻盈的态度,表达对生活的淡然。
  • 螗螂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绝易惊。——自然中的生物,象征着生活中的隐秘与惊扰。
  • 容止由来桂林苑。无事淹留南斗城。——描绘美好的容止与闲适的生活,反映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鸣比作箫声,增加音韵美。
  • 对仗:如“短緌何足贵,薄羽不羞轻”,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添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蝉的鸣叫,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宁静与喧嚣,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秋天的来临。
  • 柳、杨:代表自然的宁静与优雅。
  • 月、露:象征清新与纯净的生活态度。
  • 剑影、马色:暗示权力与浮华,反映社会风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颜之推
    C. 杜甫

  2. 诗中“短緌”指的是什么? A. 长羽
    B. 短小的蝉翼
    C. 长刀

  3. 诗中提到的“红颜宿昔同春花”表现了什么? A. 对春天的向往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蝉》——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蝉》:同样描绘了蝉鸣,但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
  • 《秋夕》——杜牧:对秋天的描写则更显忧伤,情感更加浓烈。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秋天与蝉鸣所蕴含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