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涤》

时间: 2025-01-11 03:01:32

我俗避尘嚣,乘风入洞霄。

循溪山作路,驾水石为桥。

台殿黄金锁,神仙碧玉箫。

拂衣天柱顶,清思欲飘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俗避尘嚣,乘风入洞霄。
循溪山作路,驾水石为桥。
台殿黄金锁,神仙碧玉箫。
拂衣天柱顶,清思欲飘飘。

白话文翻译:

我在尘世中躲避喧嚣,乘着风飞入高空的洞霄。
沿着溪水和山峦开辟道路,用水和石头作为桥梁。
金色的殿台上锁着神仙,手中持有碧玉的箫。
我轻拂着衣服站在天柱的顶端,清澈的思绪让我想要飘然飞起。

注释:

  • :指世俗,尘世间的事务。
  • 洞霄:高空,通常指云层之上。
  • 循溪山作路:沿着溪流和山脉开辟道路。
  • 驾水石为桥:用水和石头构建桥梁。
  • 台殿:指高耸的殿宇。
  • 黄金锁:象征财富和神秘。
  • 神仙碧玉箫:形容神仙的乐器,碧玉象征美好和纯净。
  • 拂衣天柱顶:轻轻拂动衣服,站在高处。
  • 清思欲飘飘:清澈的思绪想要随风飘散。

典故解析:

  • “神仙”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灵或长生不老的人物,象征超脱尘世。
  • “黄金锁”可以联想到道教中的宝物,象征着财富和神秘的力量。
  • “碧玉箫”常用来代表清雅的音乐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先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了道教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世俗生活的逃避,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尤其在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潮流中,表现出一种逃离尘世喧嚣,追寻清静之境的心态。

诗歌鉴赏:

《游大涤》是一首充满了洒脱与理想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首句“我俗避尘嚣”,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他想要远离繁杂的世俗尘嚣,寻求一片宁静的天地。接下来的“乘风入洞霄”,更是描绘了他向往高远、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循溪山作路,驾水石为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行走的情景,水与石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接着的“台殿黄金锁,神仙碧玉箫”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金色的殿台与碧玉的箫,既表现了高雅的生活理想,也暗示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拂衣天柱顶,清思欲飘飘”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站在高处,轻拂衣袖,思绪如风,令人向往那种超脱的境界。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清雅、高远生活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俗避尘嚣”: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乘风入洞霄”:强调向往自由和高远的境界。
    • “循溪山作路”:描绘在自然中游历的情景。
    • “驾水石为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台殿黄金锁”:象征理想中美好的生活。
    • “神仙碧玉箫”:描绘神秘的仙境和高雅的艺术。
    • “拂衣天柱顶”:表现诗人自得其乐的态度。
    • “清思欲飘飘”:表达对清净思绪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石为桥”,将自然元素拟人化。
    • 对仗:如“台殿”“黄金锁”,形成节奏感。
    • 排比:如“循溪山作路,驾水石为桥”,增强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展现了追求理想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尘嚣:象征世俗的喧闹与烦扰。
    • :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
    • 溪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黄金:富贵与理想生活的象征。
    • 神仙:代表超脱与理想化的生活。
    • 清思: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世俗的厌倦? A. 描述尘世的繁华
    B. 通过自然的描写
    C. 直接说道

  2. “清思欲飘飘”中的“飘飘”表示什么情感? A. 轻松与自由
    B. 沮丧与沉重
    C. 忧虑与烦恼

  3. 诗中提到的“神仙碧玉箫”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高雅
    C. 世俗的喧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丁先民《游大涤》与王维《山居秋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后者则强调宁静致远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