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游飞来峰》
时间: 2025-01-27 04:20: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游飞来峰
作者:沈谦 〔明代〕
怪摩霄万重苍壁,玲珑深杳难测。
神娲妙手真奇诡,抟就宛如埏埴。
春寂寂。髣髴见金光玉乳纷红碧。
人间未隔。似梦境迷离,相看一笑,那处记曾识。
流年换,今古荒唐漫忆。
探幽此度须力。桃花路暗难寻觅。
吟罢酒船浮白。归未得。
应让我诗能飞去君无翼。淹留共惜。
莫上最高峰,水云烟草,落日半湖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飞来峰的壮丽景色,开头以“怪摩霄万重苍壁”表达了高耸入云的山壁令人惊叹,接着提到“玲珑深杳难测”,暗示其深邃难以捉摸的特性。接下来提到神娲的巧妙手法,形象比喻着自然的奇妙。词中描绘春天的寂静景象,似乎看到了金光闪烁、玉乳般的花朵,色彩斑斓。人间与梦境相隔不远,似乎曾经相识的地方已经模糊。随着岁月流转,往事变得荒唐而难以追忆。想要探寻幽静之地,却发现桃花路暗,前路难寻。吟诵完诗句,酒船轻浮,归去无望,希望我的诗能像无翼的鸟儿一样飞向你。最后提醒不要攀登到最高峰,那里水云烟草交织,落日映红湖面。
注释:
- 怪:感叹词,表示惊讶。
- 摩霄:指高耸入云的山壁。
- 玲珑:形容精致、细巧。
- 神娲:神话中的女神,传说中创造了人类。
- 抟:指把泥土捏制成形,这里比喻自然的造化。
- 寂:寂静,这里形容春天的宁静。
- 髣髴:形容模糊、隐约。
- 流年:岁月流逝。
- 探幽:探寻幽静之地。
- 桃花路:喻指美好的路途。
- 吟罢:吟诵完。
- 飞去君无翼:诗意比喻,希望能传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谦,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常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沈谦游览飞来峰时,受其壮丽山色和春日宁静的启发,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摸鱼儿•游飞来峰》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的词作。词的开头以“怪摩霄万重苍壁”引出飞来峰的巍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借神话中的神娲巧妙手法,强调自然的神奇与不可思议,诗人在描写中不仅停留于表面,更深入探讨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春天的寂静与梦境的迷离交织,仿佛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昔日的回忆。特别是“流年换,今古荒唐漫忆”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在意象构建上,诗人以“桃花路暗难寻觅”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失落,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莫上最高峰,水云烟草,落日半湖赤”则是对人生境界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高远目标时,也要保持一份对平凡生活的珍惜。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类情感的复杂,展现了沈谦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怪摩霄万重苍壁”:感叹飞来峰的高耸入云,表达惊叹之情。
- “玲珑深杳难测”:形容其玲珑剔透,深邃难以捉摸。
- “神娲妙手真奇诡”:借神话人物神娲的手法,强调自然之奇妙。
- “春寂寂”:春天的宁静。
- “髣髴见金光玉乳纷红碧”:描绘春天色彩斑斓的景象。
- “人间未隔”:人间与梦境的距离并不遥远。
- “流年换,今古荒唐漫忆”:表达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 “探幽此度须力”:探寻幽静之地需要付出努力。
- “桃花路暗难寻觅”:美好的路途却难以找到。
- “吟罢酒船浮白”:吟诵完后,酒船轻轻漂浮。
- “归未得”:归去无望。
- “应让我诗能飞去君无翼”:希望诗能传达情感。
- “莫上最高峰”:提醒不必追求极高的目标。
- “水云烟草,落日半湖赤”: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人生哲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美景比作神话中的奇迹,增强表现力。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交织,产生共鸣。
- 对仗:词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飞来峰美景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倡导珍惜当下的生活,体现出深远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怪摩霄:象征高远与追求,展现人类对自然的向往。
- 桃花:代表美好与希望,暗示追寻的艰辛。
- 酒船: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奈,反映对过往的追忆。
- 水云烟草: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怪摩霄万重苍壁”中“摩霄”指的是: A) 高耸入云的山壁
B) 低洼的田地
C) 繁茂的森林 -
诗中提到的“桃花路暗难寻觅”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美好的事物容易获得
B) 追寻美好事物的艰难
C) 人生充满希望 -
词中“应让我诗能飞去君无翼”中的“无翼”指的是什么? A) 飞不起来
B) 诗歌无法传递情感
C) 人类无法自由飞翔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摸鱼儿•游飞来峰》均描绘了自然景观,前者侧重于山水之美,而后者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描写,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鉴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