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其一 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时间: 2025-02-04 16:32:53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

栏共凭。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

凉云自迥。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

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

庭院静。

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

垂杨渐暝。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其一 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作者:黄燮清 〔清代〕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
栏共凭。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
凉云自迥。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
庭院静。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
垂杨渐暝。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白话文翻译:

敲响红弦,画面飞入眼帘,这楼台真是一个幽静的境地。
今年的重阳节,风和日丽,令我心醉,吟唱兴起。
我倚着栏杆,远望隔水的人家,隐约在烟雾中苏醒。
凉云高远,听那长短不一的菱歌,两三只渔笛,声音逼近晚天的寒冷。
我扶着肩膀,细细地印下苔藓的痕迹。清游的滋味,谁能领会?
桂花的香气透过轻薄的罗衫飘来,秋天的蝉影映在鬓边。
庭院寂静,正是无人寂寞,唯有斜阳在等待。
垂杨渐渐暗淡,看到阵阵昏鸦,星星的野鹭,稀疏地送走归艇。


注释:

字词注释

  • 叩红弦:敲击红色的弦乐器,暗指音乐。
  • 画图飞入:形容美丽的景象进入眼帘。
  •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 凉云自迥:凉爽的云彩高远而悠然。
  • 菱歌:指划船时唱的歌,菱是水生植物,常与水相关。
  • 桂花香:桂花的香气,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寂。

典故解析

  •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团圆,常与登高游玩有关。
  • 桂花:象征着秋天和思念,常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1660-1730),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九月重阳之际,诗人和闺中人一同登高,感受秋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黄燮清的《摸鱼儿 其一 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展现了重阳节登高游玩的美好场景与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开头便以“叩红弦画图飞入”引入,展现了音乐与画面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长寿,而在这样的节日中,诗人与闺中人一起享受秋日的美好,透过细腻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诗中也流露出孤寂的情绪,尤其是“庭院静。正寂寞无人”一句,展现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时的孤独感。桂花香和蝉影的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和情感的深刻表达,让读者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也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孤独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叩红弦画图飞入:通过音乐引入,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楼台如此幽境:描述环境的幽静,渲染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 重阳风日今年好: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动我醉怀吟兴: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陶醉与吟咏的欲望。
  • 栏共凭:描绘出倚栏观景的姿态。
  •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人家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朦胧美感。
  • 凉云自迥:形容天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渔歌声声,营造出悠然自得的画面。
  •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描写与人共游的亲密感。
  • 清游滋味谁领:引人思考,清游的乐趣究竟由谁来领略。
  • 桂花香透罗衫子:桂花的香气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思念。
  • 秋上鬓边蝉影:蝉声映衬着秋季的氛围,传达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庭院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正寂寞无人:强调孤独感。
  • 惟有斜阳等:暗示时间的流逝,斜阳象征着黄昏的到来。
  •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增添诗意。
  • 疏落送归艇:表现出归家的宁静,结束了游玩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花香透罗衫子”,将香气与衣物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如“惟有斜阳等”,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凉云自迥,听长短菱歌”,工整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生活的珍惜以及对孤独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难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秋天、思念与团圆。
  • 凉云:象征着清新、高远的心境。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菱歌:与水乡生活密切相关,传达出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活的快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友情
    • D. 自然的美
  2. “桂花香透罗衫子”的意思是什么?

    • A. 桂花的香气透过衣服飘来
    • B. 桂花的香气浓烈
    • C. 桂花的颜色
    • D. 桂花的形状
  3.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通常是在什么时间?

    • A. 农历八月
    • B. 农历九月
    • C. 农历十月
    • D. 农历七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2. 《登高》 - 杜甫
  3.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黄燮清的《摸鱼儿》都围绕重阳节展开,但王维更侧重于对兄弟的思念,而黄燮清则更注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交融,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 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解析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
  3.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 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摸鱼儿 其一 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相关诗句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下一句是什么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上一句是什么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下一句是什么

栏共凭。上一句是什么

栏共凭。下一句是什么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上一句是什么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下一句是什么

凉云自迥。上一句是什么

凉云自迥。下一句是什么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上一句是什么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下一句是什么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上一句是什么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下一句是什么

清游滋味谁领。上一句是什么

清游滋味谁领。下一句是什么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上一句是什么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下一句是什么

庭院静。上一句是什么

叩红弦、画图飞入,下一句是什么

楼台如此幽境。上一句是什么

楼台如此幽境。下一句是什么

重阳风日今年好,上一句是什么

重阳风日今年好,下一句是什么

动我醉怀吟兴。上一句是什么

动我醉怀吟兴。下一句是什么

栏共凭。上一句是什么

栏共凭。下一句是什么

看隔水人家,上一句是什么

看隔水人家,下一句是什么

约略烟中醒。上一句是什么

约略烟中醒。下一句是什么

凉云自迥。上一句是什么

凉云自迥。下一句是什么

听长短菱歌,上一句是什么

听长短菱歌,下一句是什么

两三渔笛,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