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洞霄宫
丁先民 〔宋代〕
午过青山流,扬鞭入洞霄。
旁观昔隐迹,信步冷泉桥。
玉简金龙古,仙风道古饶。
小轩曾寄宿,秋雨闹芭蕉。
白话文翻译:
午后的时光,阳光透过青山流淌,我骑马扬鞭进入洞霄宫。
在这里旁观往日的隐居旧迹,漫步于那冷清的泉水桥上。
古老的玉简和金龙真迹,仙风道教的风光让人陶醉。
曾经在小轩里寄宿,如今秋雨打在芭蕉上,依旧热闹。
注释:
- 午过:指午后,时间已过中午。
- 青山:指青翠的山峦,象征自然的美。
- 扬鞭:骑马时用鞭子驱动马匹,象征出发和奔腾。
- 洞霄:指神秘的洞府,可能与道教文化有关。
- 旁观:站在旁边观看,表示一种闲适的态度。
- 昔隐迹:往日隐士的踪迹,表明历史的悠久。
- 冷泉桥:一座冷清的桥,可能象征孤独或宁静。
- 玉简金龙:古代文献和道教象征,代表智慧与神秘。
- 仙风道古:道教的风采和古老的文化底蕴。
- 小轩:可能指小的楼阁或房间。
- 秋雨闹芭蕉:秋天的雨打在芭蕉树上,形成生动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先民,宋代诗人,生活于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道教思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游洞霄宫》创作于丁先民游览洞霄宫时,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和道教文化的热爱。洞霄宫是道教的重要场所,象征着灵性与隐逸的生活。
诗歌鉴赏:
《游洞霄宫》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道教文化的深刻感悟。全诗采用了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午后青山的宁静与洞霄宫的神秘。开篇“午过青山流,扬鞭入洞霄”,通过骑马进入洞霄宫的动作,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旁观昔隐迹,信步冷泉桥”则引导读者回忆往昔,隐士的踪迹让人感慨万千,冷泉桥的宁静则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氛围。
诗中“玉简金龙古,仙风道古饶”通过古代文物的描写,传达出道教文化的厚重感与神秘色彩。最后两句“小轩曾寄宿,秋雨闹芭蕉”则在空间与时间上形成了一种交融,秋雨的生动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过青山流:描绘午后的时光与青山的景色,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气息。
- 扬鞭入洞霄:通过“扬鞭”表现出诗人的活力与探索精神。
- 旁观昔隐迹:让人回忆起历史,增添了一份沉思的情绪。
- 信步冷泉桥:漫步于宁静的桥上,暗示诗人的从容与淡泊。
- 玉简金龙古:古老的文物象征着智慧与道教的文化底蕴。
- 仙风道古饶:表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与向往。
- 小轩曾寄宿:忆旧时光,寄托了对曾经生活的怀念。
- 秋雨闹芭蕉:生动的秋雨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午过青山流,扬鞭入洞霄”形成了和谐的对仗结构。
- 意象:使用自然元素(青山、秋雨)与人文元素(玉简、金龙)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
- 比喻:通过“仙风道古”比喻道教的超凡脱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道教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折射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与宁静。
- 洞霄宫: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灵性与隐逸。
- 冷泉桥:象征孤独与宁静的场所。
- 玉简金龙:古代智慧的象征。
- 秋雨:自然现象,象征变迁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霄宫”与哪个文化相关?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
“午过青山流”中“青山”主要象征什么? A. 热情
B. 宁静
C. 忧伤 -
诗中的“秋雨闹芭蕉”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A. 安静
B. 热闹
C. 凄凉
答案:
- B. 道教
- B. 宁静
- B. 热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的壮美,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意象展现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