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黄山
鲁宗道 〔宋代〕
三十六峰凝翠霭,
数千馀仞锁岚烟。
轩皇去后无消息,
白鹿青牛何处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美丽景色:三十六座山峰被青翠的云雾笼罩,数千尺的高峰仿佛锁住了山间的烟雾。自从轩辕帝离开后,山中再无他的消息,白鹿和青牛又在哪里安眠呢?
注释:
- 三十六峰:指黄山的名峰,实际峰数可能超过三十六,古人常用此数来代表多。
- 凝翠霭:形容山峰被青色的雾霭笼罩,意境清幽。
- 数千馀仞: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指高山的险峻。
- 轩皇:轩辕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代表着神话与历史的交汇。
- 白鹿青牛:传说中白鹿和青牛是神仙的坐骑,象征着仙境与长生。
典故解析:
- 轩辕帝:在中国历史和神话中,轩辕是黄帝的名字,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传说中他曾在黄山隐居。
- 白鹿青牛:在道教文化中,白鹿和青牛常象征着和平与长生,反映出人们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鲁宗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山水为题材,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鲁宗道游览黄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片美景及其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登黄山》凝聚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历史的沉思。诗的开头以“三十六峰凝翠霭”描绘出黄山的宏伟与秀丽,整个山脉在云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神秘而宁静。这种自然景观不仅仅是对黄山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接着,诗人提及轩辕帝的离去,暗示人类历史的无常与对过去的追忆。最后一句提到“白鹿青牛”,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历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十六峰凝翠霭”:描绘黄山的多峰与雾霭之美,给人以清新之感。
- “数千馀仞锁岚烟”:强调山的高峻,给人以压迫感,突出自然的伟大。
- “轩皇去后无消息”:引入历史,表示对轩辕帝的怀念,产生历史的沉重感。
- “白鹿青牛何处眠”:结尾提问,留有余韵,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山的峰峦比作仙境,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情感基调兼具悲凉与美丽。
意象分析:
- 峰:象征高远与坚定,代表着人生的追求。
- 霭:象征模糊与神秘,反映出自然的不可捉摸。
- 轩皇:象征历史与传说,引发对人类文化的思考。
- 白鹿青牛:象征着理想与长生,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轩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轩辕帝
- C. 李白
- D. 杜甫
-
“三十六峰凝翠霭”中的“翠霭”指的是什么?
- A. 烟雾
- B. 青色的云雾
- C. 绿色的草
- D. 山石
-
诗中提到的“白鹿青牛”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与理想境界
- C. 战争
-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展示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对自然的豪情与个体的自由,风格上更为奔放,与鲁宗道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山水诗的美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