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不寐偶成小诗示攸县蒋春岩主人》

时间: 2025-04-29 01:20:00

惊闻远水漶山城,马足倥偬又此行。

睡里生涯随梦转,夜来秋气逼人清。

当车螳臂全无用,酿蜜蜂房勉自营。

纵目未堪流览处,颓垣碎瓦不胜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惊闻远水漶山城,马足倥偬又此行。
睡里生涯随梦转,夜来秋气逼人清。
当车螳臂全无用,酿蜜蜂房勉自营。
纵目未堪流览处,颓垣碎瓦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我惊觉远处水光映照着山城,马蹄急促又一次出发。
梦中生活随梦而转,夜晚的秋气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就像车上的螳螂无能为力,蜜蜂却依然在辛勤地酿蜜。
纵然四处观望,却只见颓废的墙垣和破碎的瓦片,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注释:

  • 惊闻:惊醒地听到。
  • 远水漶山城:远处的水面在山城的映衬下波光粼粼。
  • 马足倥偬:马蹄声急促,形容匆忙的样子。
  • 随梦转:生活如梦般转动。
  • 夜来秋气逼人清:夜晚的秋气让人感到寒冷。
  • 当车螳臂:比喻无能为力的状态。
  • 酿蜜蜂房:蜜蜂在辛勤地工作。
  • 纵目:放眼四望。
  • 颓垣碎瓦:形容破旧的墙和瓦,象征衰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灵保,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以山水为题,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夜,诗人因思乡或感慨人生而难以入眠,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反思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开头以“惊闻远水漶山城”引入,水面与山城的映衬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然而“马足倥偬又此行”则打破了这种宁静,表现了旅途的匆忙与无奈。接着,诗人感受到秋夜的寒意,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脆弱。“睡里生涯随梦转”一句,传达了对梦境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梦中生活的美好与现实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后半部分的意象更为生动,提到“当车螳臂全无用”,暗喻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而“酿蜜蜂房勉自营”则将劳动与努力的美好展现出来,尽管环境艰难,依然要为生活而奋斗。最后“纵目未堪流览处,颓垣碎瓦不胜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景象的无奈与失落,颓废的墙垣与破碎的瓦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在氛围上充满了对秋夜的感慨,融合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人感受到诗人那份深刻的孤独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惊闻远水漶山城”:远处的水光与山城的结合,给人以惊艳之感。
  2. “马足倥偬又此行”:形容旅行的急促,暗示诗人对旅途的疲惫。
  3. “睡里生涯随梦转”:生活如梦,转瞬即逝,表现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4. “夜来秋气逼人清”:秋夜寒气袭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5. “当车螳臂全无用”:比喻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6. “酿蜜蜂房勉自营”:蜜蜂的勤奋象征着努力与坚持。
  7. “纵目未堪流览处”:放眼望去,景象让人难以欣赏。
  8. “颓垣碎瓦不胜情”:废墟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当车螳臂”,形象地表达无力感。
  • 拟人:蜜蜂勤劳的形象,赋予了劳动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结合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水: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山城:代表着归属感与乡愁。
  • 秋气: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颓垣碎瓦:衰败的象征,暗示着人生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惊闻远水漶山城”中的“漶”字意思是? A. 清澈
    B. 模糊
    C. 深邃
    D. 宁静

  2. “当车螳臂全无用”中的“螳臂”比喻什么? A. 勇敢
    B. 无能为力
    C. 努力
    D. 美丽

  3.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失落与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但更多表现了对亲情的渴望。
  • 李白的《静夜思》则以更为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注重情感的直接传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
  • 《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