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
时间: 2025-01-11 06:11: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亦闻小泊赞公房,清晓扶藜叩上方。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遶长廊。
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
白话文翻译:
我也听说小泊的赞公房,清晨时扶着拐杖敲门去拜访。
你和一位僧人游玩别离的山峦,我则在长廊里走了百圈。
风吹着我披着的巾,雾气弥漫的鞋子来自云外,
雪松与霜松的香气满袖而来。
可是,你作为炎热的官员撑着火伞,不应多享受海山的凉爽。
注释:
- 小泊:指小泊山,可能是某位朋友或知名人士的居所。
- 赞公房:可能是指某位叫赞公的人所居住的房子。
- 扶藜:扶着拐杖,藜是一种植物,常用作拐杖。
- 百匝:指来回走动,走了很多圈。
- 风巾雾屦:形容风吹动的巾子和沾着雾气的鞋子。
- 海山凉:比喻海边和山上的清凉,通常指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田园诗闻名,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是杨万里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生活状态与诗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的“小泊赞公房”透露出一种清晨的宁静与温暖,清晓时分,诗人特意前去拜访朋友,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遶长廊”则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朋友在追求游历的自由与洒脱,而自己则在长廊中徘徊,思绪万千。
接下来的意象描写“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与音韵美。清风与香气的交织,仿佛将人带入一个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中。
最后两句“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则是对官场生活的反思,暗示了官员的责任与清白,表现出一种对世俗权利的批判与对纯净自然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亦闻小泊赞公房:诗人听说朋友在小泊山上的居所,表明了对朋友生活的关注。
- 清晓扶藜叩上方:清晨时,诗人扶着拐杖去拜访,显示出友谊的温暖。
- 君与一僧游别嶂:朋友与僧人游玩,体现出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我行百匝遶长廊:诗人则在长廊中徘徊,展现出一种思索、回忆的情感。
- 风巾雾屦来云外:通过自然风景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美感和氛围。
- 雪桧霜松满袖香:自然的香气与诗人的感觉交融,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政是炎官张火伞:对官场生活的隐喻,指责那些贪图享乐的官员。
- 不应多取海山凉:表达出对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和对自然清凉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张火伞”比喻官场的繁忙与责任。
- 对仗:如“雪桧霜松”,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风”、“雪”、“霜”)表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与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批判,表达了对自然与清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泊:象征着隐逸与宁静。
- 赞公房:代表友谊与交流。
- 清晓:寓意新生与希望。
- 风、雾、雪、霜:自然元素,象征清新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扶藜”指的是什么? A. 拐杖
B. 书本
C. 餐具 -
“君与一僧游别嶂”中的“僧”指的是什么职业? A. 官员
B. 学者
C. 僧侣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官场的赞美
B. 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官场的反思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位诗人均关注自然与人情,但杨万里的作品更具生活气息与现实关怀,而王维的诗则更偏向于禅意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