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淡清霜薄薄冰,
膮寒端为作新晴。
殷懃唤醒梅花睡,
枝上春禽一两声。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薄霜轻轻覆盖,微薄的冰层在寒冷中显得格外清新。阳光照耀下,寒气渐渐消散,仿佛是为新的一天而准备的。热切地唤醒正在沉睡的梅花,枝头上响起一两声春鸟的啼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淡淡:形容霜的颜色轻盈而薄弱。
- 薄薄:形容冰的层次同样轻薄。
- 膮(cè):寒冷的样子。
- 殷懃(yīn qín):热切、诚恳的样子。
- 春禽:春天的鸟类,指的是梅花盛开时的鸟儿。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赋予诗意。
- 春禽:春天的鸟类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寓意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千亩,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而被称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的清晨,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早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机勃勃的生命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热爱。开头两句“淡淡清霜薄薄冰,膮寒端为作新晴”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清晨的寒冷与清新,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诗人用“淡淡”和“薄薄”两个词语描绘出霜与冰的轻盈,仿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清晨的静谧与寂静。
接下来的“殷懃唤醒梅花睡”,则转入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复苏的渴望与期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再生与希望。最后一句“枝上春禽一两声”更是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鸟儿的鸣叫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令人心生欢愉。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幽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淡清霜薄薄冰:描绘了清晨薄霜和冰层的状态,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 膮寒端为作新晴:意指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新的晴天即将来临,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 殷懃唤醒梅花睡:表达了对梅花的关切与期待,生动地刻画出梅花在冬季的沉睡状态。
- 枝上春禽一两声:春鸟的啼鸣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苏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霜、薄冰与新晴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变化。
- 拟人: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睡”的状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清晨的自然景象,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赞美,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霜:象征着寒冷,代表着冬季的结束。
- 薄冰: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新生的希望。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春禽: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代表着活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淡淡清霜”所描绘的季节是?
- A. 秋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夏天
-
“殷懃唤醒梅花睡”中“殷懃”的意思是?
- A. 忽视
- B. 热切
- C. 疲惫
- D. 伤心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 A. 秋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夏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杨万里的诗更加细腻,注重描写自然的微小变化,而李白则更强调壮阔的山水景象,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