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时间: 2025-01-26 05:20:49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个秋天的节日里,我得以登上临渭亭。
金色的秋风吹拂着菊花的花蕊,玉露滴落在萸树的枝头。
我在高处远眺,能够看到八方的景象,天上的星辰也尽在眼前。
即将临近深渊,我在高处又怎能忘记身处的危险呢?

注释:

  • 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有登高的习俗。
  • 宸仪:指帝王的仪态,暗指诗人在登高时的心境或情怀。
  • 金风:金色的秋风,象征着秋天的凉爽和丰收。
  • 菊蕊:菊花的花蕊,重阳节时菊花盛开。
  • 玉露:清晨的露水,象征清新和纯洁。
  • :指滴落或流出。
  • 睿览:睿智的观赏,形容目光远大。
  • 八纮:八方,广阔的空间。
  • 七曜:指天上的星辰,古代对天文的称谓。
  • 临深:临近深渊,暗喻人生的险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安石(约公元709年—约公元785年),字子华,号渭阳,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咏物诗。其作品往往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应制前往临渭亭登高,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重阳节有登高避灾的传统,诗中既有节日的喜庆,也蕴含着人生的警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重九开秋节”引入,给人一种时节变换的感觉。金风与玉露的描写,不仅营造了秋天的气氛,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诗人在高处观景,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我心境的反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句中,诗人展现了开阔的视野与高远的志向,表现了对宇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而“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则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在取得一定高度、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身边潜在的危险和挑战。这种对比不仅使诗歌意境深远,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描绘秋天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人生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九开秋节:在重阳节这一秋季节日到来之际。
  2. 得一动宸仪:得以感受到帝王的仪态,传达了诗人的心情。
  3. 金风飘菊蕊:秋风轻轻吹拂,菊花的花蕊随之摇曳。
  4. 玉露泫萸枝:清晨的露水滴落在萸树的枝头。
  5. 睿览八纮外:在高处远望,能看到八方的美景。
  6. 天文七曜披:星辰的光辉洒落在眼前,展示了广阔的宇宙。
  7. 临深应在即:即将靠近深渊,暗示危险的存在。
  8. 居高岂忘危:处于高处怎能忘记危险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风”与“玉露”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菊花与萸枝象征着重阳节的传统和生命的脆弱。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表达了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仍需警惕潜在的危险,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风: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生命的转瞬即逝。
  2. 菊蕊:代表重阳节的传统,寓意坚韧与高洁。
  3. 玉露:象征清新与纯洁,暗示生命的美好。
  4. 深渊:象征人生的危险与不确定性,高处的警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哪一天?

    • A. 八月十五
    • B. 九月九日
    • C. 十月一日
  2. 诗中提到的金风主要描述了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3.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 A. 要享乐
    • B. 要警惕危险
    • C. 要追求名利

答案:

  1. B. 九月九日
  2. C. 秋天
  3. B. 要警惕危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韦安石的《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景,但韦诗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哲理,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思乡之情与亲情的牵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韦安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