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圣制秋日秘阁观图书宴群臣诗》

时间: 2025-01-24 13:02:57

舜承尧治焕有章,祥开东壁正腾光。

天临广内朝班肃,宴款仙山午漏长。

已庆车书同薄海,行看琛贽尽名王。

由来服远先文德,不待将军出定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恭和圣制秋日秘阁观图书宴群臣诗
作者:史浩 〔宋代〕

舜承尧治焕有章,
祥开东壁正腾光。
天临广内朝班肃,
宴款仙山午漏长。
已庆车书同薄海,
行看琛贽尽名王。
由来服远先文德,
不待将军出定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场景,诗人通过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来表达对当前盛世的赞美。舜帝承接尧帝的治国之道,光辉灿烂,祥和的气象从东墙升起,正如光芒四射。天上的明亮照耀着宽广的殿堂,朝会显得庄重肃穆,宴会在仙山上举行,时间绵长,恍如午后的时光。如今庆贺的车马和书籍,犹如海洋般丰盈,前来观赏的都是名门望族。自古以来,重视文德的国家,往往不需要将军出征便可安定疆域。


注释:

  • 舜承尧治:舜帝继承了尧帝的治国理念。
  • 祥开东壁:象征着光明和祥瑞从东方升起,象征国运昌盛。
  • 天临广内:指天的光辉降临到宫殿广阔的内部。
  • 宴款仙山:在美好的仙山上举行宴会。
  • 薄海:形容书籍、车马等丰盈如海。
  • 文德:指以文治国,重视文化与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君方,号斋翁,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敬重以及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相对平稳的局面。诗人通过描写朝廷的盛大宴会与学术氛围,表达对国家治理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内容上则通过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来传达对当代的赞美。诗中以舜尧为引,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出一种文化自信和对盛世的珍惜。诗的开头,以“舜承尧治”引出,直观地表现了古代贤明统治的光辉,既为当代治国理念的传承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文的赞美做了铺垫。

“天临广内朝班肃,宴款仙山午漏长。”这一句描绘了庄严肃穆的朝廷氛围与轻松愉悦的宴会场景之间的对比,展现了国君在治国与民生之间的平衡。后面的“已庆车书同薄海”则通过丰盈的书籍与车马,象征着繁荣的文化与经济,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治国理念的追溯与对当前盛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与祝福,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舜承尧治焕有章:舜帝承继尧帝的治国理念,光辉灿烂。
  2. 祥开东壁正腾光:祥和的气象从东方升起,象征国运昌盛。
  3. 天临广内朝班肃:天光降临,朝会显得庄重。
  4. 宴款仙山午漏长:在仙山上举行的宴会,时间恍如午后。
  5. 已庆车书同薄海:如今的庆贺如同海洋般丰盈。
  6. 行看琛贽尽名王:来观赏的都是名门望族。
  7. 由来服远先文德:自古以来重视文德的国家。
  8. 不待将军出定襄:不需要将军出征便可安定疆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如“宴款仙山”与“朝班肃”的对比,以及“薄海”的象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明治国的追溯,表达了对现世的珍视与期望,体现出一种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舜、尧:象征着古代贤君,代表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2.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传达出盛世的繁荣。
  3. 宴会:象征着和谐与团圆,表现出国家的安定。
  4. 书籍:象征着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位古代帝王是: A. 黄帝、炎帝
    B. 尧、舜
    C. 汉武帝、唐太宗

  2. “天临广内”中的“广内”指的是: A. 广阔的天空
    B. 宫殿内部
    C. 大海

  3.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 A. 战争
    B. 文化自信与治国理政
    C. 自然风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史浩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均展现了对文化的重视与对家国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侧重于治国理政的赞美,后者则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史浩年谱》

以上为《恭和圣制秋日秘阁观图书宴群臣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