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栽得幽花数种,小庭雨腻烟浓。
春自天台移到,人如阆苑相逢。
今日人将春去,露珠啼碎香红。
白话文翻译
我在小院里种了几株幽香的花,雨后空气湿润而浓郁。春天从天台移来,人们仿佛在仙境中相遇。今天,人与春天即将分别,露珠在花瓣上轻轻滑落,似乎在为香红的花儿哭泣。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花:指香气淡雅的花朵。
- 小庭:小院子。
- 雨腻:雨后湿润。
- 天台:指天台山,象征美好的地方。
- 阆苑:传说中的仙境。
- 啼碎:形容露珠如泪般滴落。
典故解析:
- 阆苑:源于《山海经》,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寓意美好和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之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作者通过对小庭花卉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即将分别的惆怅,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河满子》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幽花”、“小庭”、“雨腻烟浓”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小天地,给人以宁静和安逸的感觉。尤其是“春自天台移到”,展现了春天的来临是如此自然和优雅,仿佛是从高处轻轻降临。作者用“人如阆苑相逢”来形容人与春天的相遇,突显出一种美好的超脱感,仿佛人们在仙境中相聚,既真实又梦幻。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淡淡的忧伤。“今日人将春去”,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带来一种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惆怅。“露珠啼碎香红”更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露珠比作泪水,形象地表达了对春天的惜别之情。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在清新之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栽得幽花数种,小庭雨腻烟浓。
在小院里种了几种香气淡雅的花,雨后空气湿润而浓郁。通过描绘小庭的景象,营造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春自天台移到,人如阆苑相逢。
春天仿佛从高处天台上缓缓降临,人们在这美丽的季节中相遇,呈现出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
今日人将春去,露珠啼碎香红。
今天,人们将要和春天分别,露珠如泪般滑落,似乎在为花儿的离去而哭泣,表达了对春天的依依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从天台移来的美好事物,强化了春天的美丽形象。
- 拟人:露珠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惋惜,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和即将离去的惆怅,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珍惜与惜别的情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花:象征着淡雅、清新,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小庭:代表个人空间,寓意着宁静与安逸。
- 露珠: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美好的瞬间,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花”指的是: A. 香气浓烈的花
B. 香气淡雅的花
C. 普通的花 -
“露珠啼碎香红”中,“啼”字的作用主要是: A. 表现花的美丽
B. 表现露珠的滑落
C. 表现惆怅的情感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春天的美丽
B. 表达对春天离去的惋惜
C. 描述雨后的庭院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对,两首诗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河满子》更侧重于春天的美丽与惆怅,而《月下独酌》则是孤独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之琦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