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

时间: 2025-02-04 15:31:51

放却韶光百五也,添几卷新诗。

诗里几多幽恨,夜窗唯有灯知。

知我为谁憔悴,不知悴到何时。

是假是真是梦,梦中曾见伊谁。

只改情天成恨海,声声都恨来迟。

到是不来还好,宵来梦见还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却韶光百五也,添几卷新诗。
诗里几多幽恨,夜窗唯有灯知。
知我为谁憔悴,不知悴到何时。
是假是真是梦,梦中曾见伊谁。
只改情天成恨海,声声都恨来迟。
到是不来还好,宵来梦见还思。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年,我又添了几卷新作。
诗中蕴藏多少幽怨,只有窗前的灯光能理解。
我知道自己为何憔悴,却不知道这种憔悴要持续到何时。
这一切是真是假,是否只是梦中见到的她?
情感的变化使得天变成了恨的海,所有的怨恨都因来得太迟。
若是不来就好了,夜里梦见她还让我思念。

注释: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幽恨:内心深处的怨恨与惆怅。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病痛而显得消瘦、疲惫。
  • 是假是真是梦:指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迷惘。
  • 情天成恨海:情感变化导致的巨大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青长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为少见,但其作品以情感丰富、意象独特而著称。其诗歌多描绘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细腻的内心活动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河满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爱情失落的思考,展现了时代的无奈与个体的孤独。

诗歌鉴赏:

《河满子》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索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放却韶光百五也,添几卷新诗”引出时间的流逝,感叹自己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依然在创作,却难掩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着,诗人用“诗里几多幽恨,夜窗唯有灯知”表现出诗中隐含的深层情感,似乎只有那孤独的灯光能理解他心中的怨恨与惆怅。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直面自己情感的脆弱与迷惘,“知我为谁憔悴,不知悴到何时”,表达了对爱情的执念和对未来的无力感。此处的“憔悴”不仅是外在的形象,更是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特别是“是假是真是梦”一语,进一步探讨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表现出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与迷惘。

最后几句“只改情天成恨海,声声都恨来迟”道出了情感的悲剧,情绪的积累使得恨意变得无边无际,而“到是不来还好,宵来梦见还思”则是对失去爱情的无奈与接受,尽管梦中重逢却仍旧无法摆脱思念的痛苦。整首诗在伤感之中透出一种深刻的思考,刻画了人对时间、爱情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放却韶光百五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已过去了百五十年,暗示了孤独与失落。
  2. 添几卷新诗:尽管时光流逝,诗人依然在创作,但似乎无法填补内心的空缺。
  3. 诗里几多幽恨:诗中充满了隐秘的怨恨与情感。
  4. 夜窗唯有灯知:孤独的灯光是唯一理解他心情的存在。
  5. 知我为谁憔悴:诗人反思自己的憔悴与痛苦,渴望被理解。
  6. 不知悴到何时: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7. 是假是真是梦:对爱情与现实的怀疑,是否只是一场梦。
  8. 梦中曾见伊谁:在梦中见到爱人,唤起深切的思念。
  9. 只改情天成恨海:情感的变化带来了深重的痛苦。
  10. 声声都恨来迟:怨恨在心中积聚,却在失去后才显露。
  11. 到是不来还好:若是不再见面,或许会好一些。
  12. 宵来梦见还思:即使梦中重逢,依然无法摆脱思念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恨海”,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深重。
  • 拟人:灯光被赋予理解的能力,突出孤独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间、爱情及内心孤独的思考,展现了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失去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光: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传达出对过去的怀念。
  • 幽恨:代表内心的隐秘情感,表达对爱情失落的痛苦。
  • :象征孤独与思念,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百五”是指多少年? A. 50年
    B. 100年
    C. 150年
    D. 200年

  2. 诗人感到憔悴的原因是什么? A. 年龄增长
    B. 爱情失落
    C. 生活压力
    D. 身体疾病

  3. 诗中提到的“灯”象征什么? A. 希望
    B. 孤独与思念
    C. 快乐
    D. 财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时间的感慨,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坚韧。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情感同样深沉且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