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凤泉汤》

时间: 2025-04-28 13:32:29

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

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

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

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

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幸凤泉汤
李隆基 〔唐代〕

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
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
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
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
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狩时观察周边的风俗,回顾汉朝的宫殿遗址,感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他提到用新鲜的食材,感受到丰年带来的喜悦;阴谷中蕴藏着神秘的火焰,泉水中的汤可以养生保健。诗人希望通过这泉水的神奇力量,治愈病痛,延年益寿。他不愿再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希望能为众人带来福泽。

注释

  • 西狩:指唐代皇帝出猎的活动。
  • 周俗:周代的风俗。
  • 南山:指南方的高山,可能指代汉朝的宫殿。
  • 荐鲜:提供新鲜的食材。
  • 阴谷:阴暗的山谷,指蕴藏着神秘力量的地方。
  • 神爨:神秘的火焰或烹饪技艺。
  • 汤泉:温泉,具有养生功效。
  • 醴源:甘甜的泉水。
  • 岐凤:传说中的凤凰,象征着美好的愿望。
  • 陈宝雄:指代某种特定的人物或事物(文中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玄宗,是唐代的一位重要皇帝,以其政治、军事和文化成就著称。他热爱诗词,倡导文人风采,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隆基的治国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怀。诗中提到的泉水和山谷,象征着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诗歌鉴赏

《幸凤泉汤》是一首充满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在西狩中游览,感受周边的风俗,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自然的赞美。诗的前两句以游览的视角,描绘了周代的风俗与汉宫的遗址,形成了历史的对比。接着,诗人转向自然,提到新鲜的食材和丰收的年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诗中对阴谷和汤泉的描写,蕴含了对健康长寿的向往。阴谷的神秘和汤泉的养生功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尊重和依赖。此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将福泽普洒于众人的美好愿望,彰显出一种普世的关怀和团结的情感。

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意象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李隆基对生活的思考与期望,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狩观周俗:在西边狩猎时观察周代的风俗,体现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 南山历汉宫:游览南山,感受到汉朝的辉煌,反映对历史的回顾。
  • 荐鲜知路近:提供新鲜的食材,表明生活的富饶。
  • 省敛觉年丰:感受到丰年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 阴谷含神爨:阴暗的山谷中蕴藏着神秘的火焰,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 汤泉养圣功:温泉不仅能养生,也具有神圣的功效。
  • 益龄仙井合:延年益寿的泉水与井水融汇在一起。
  • 愈疾醴源通:甘甜的泉水能治愈病痛,象征健康的源泉。
  • 不重鸣岐凤:不再追求传说中的美好象征。
  • 谁矜陈宝雄:无所谓谁在意名声与荣耀。
  • 愿将无限泽:希望将无尽的福泽洒向众人。
  • 沾沐众心同:让大家共同沐浴在这福泽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生命的源泉,象征健康。
  • 对仗:如“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结构,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对健康长寿的向往,以及对众人福祉的关怀,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狩:象征探索与发现。
  • 周俗:代表历史文化的传承。
  • 南山:自然的崇高与神秘。
  • 汤泉:健康与养生的象征。
  • 阴谷:隐秘与神秘的力量。
  • 醴源:甘甜与幸福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幸凤泉汤》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隆基
    C. 杜甫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阴谷”指的是? A. 阳光明媚的地方
    B. 隐秘的山谷
    C. 开阔的平原
    D. 繁华的城市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和对众人福祉的关心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以自然为主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深厚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更为奔放直率。
  • 杜甫的《春望》: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李隆基的乐观心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隆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