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刘晃喜雨》

时间: 2025-01-11 06:11:06

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

繁云先合寸,膏雨自依旬。

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

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

意思解释

同刘晃喜雨

原文展示

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
繁云先合寸,膏雨自依旬。
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
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来临,寒冷的天气已经结束。
天气变得温暖,春意盎然。
厚厚的云层开始聚集,润泽的春雨随之而来。
细雨轻轻飘洒在平坦的原野上,
在宁静的空气中,细雨落下,尘土被洗净。
不禁想知道花草的心情,
朝夕之间都在期盼着新的生机。

注释

  • 节变:指节气的变化,古人以节气划分四季。
  • 寒初尽:寒冷的天气刚刚结束。
  • 时和气已春:天气和暖,春天已经来到。
  • 繁云:指厚重的云层。
  • 膏雨:润泽的细雨。
  • 飒飒:形容雨声或风声。
  • 霏霏:细雨飘散的样子。
  • 悬知:不禁想知道。
  • 花叶意:花草的情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典故,但通过描绘春雨的意象,表达了春天来临的喜悦,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的著名皇帝,年号开元,因其政治才能和文化成就而闻名。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他个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及对大自然复苏的欣喜,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雨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与温暖的气息。开篇以“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引入,直接传达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繁云先合寸,膏雨自依旬”描绘了厚重云层聚集的情景,细雨的降临预示着万物复苏。诗中“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则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洒落在广袤的原野上,雨声轻柔,空气清新,暗示着洗净尘埃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氛。最后一句“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引发了对花草生长状态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首诗整体上以清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节变寒初尽:春天的节气改变了,寒冷的天气刚刚结束,意味着春天来临。
  2. 时和气已春:天气温暖,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
  3. 繁云先合寸:厚重的云层开始聚集,暗示着即将下雨。
  4. 膏雨自依旬:润泽的细雨自然而然地降临,给万物带来滋润。
  5. 飒飒飞平野:细雨在开阔的原野上飘洒,声响如风。
  6. 霏霏静暗尘:细雨轻轻飘洒,洗净了尘土,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7. 悬知花叶意:不禁想知道花草们的感受。
  8. 朝夕望中新:日日夜夜都在期盼新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润泽的雨水,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悬知花叶意”赋予花草情感,使其生动。
  • 对仗:如“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春雨的滋润,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生命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冬天的凋零与结束。
  •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暗示着变化与转机。
  • :象征着滋润与生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李白
    • C) 李隆基
    • D) 杜甫
  2. “节变寒初尽”意指什么?

    • A) 春天即将来临
    • B) 暑天已到
    • C) 寒冷的季节结束
    • D) 秋天来临
  3. 诗中“霏霏静暗尘”传达了什么?

    • A) 声音嘈杂
    • B) 空气清新
    • C) 花草盛开
    • D) 天气炎热

答案

  1. C) 李隆基
  2. C) 寒冷的季节结束
  3. B) 空气清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春雨,但更强调雨对农作物的滋润与生活的影响,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心和对自然的感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