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13:46

猒穿山径石嶔崎,喜见川原路坦夷。

更著两行团树子,引人行远不教知。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揭阳道中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猒穿山径石嶔崎,
喜见川原路坦夷。
更著两行团树子,引人行远不教知。

白话文翻译:

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感到疲惫不堪,
喜悦地看到开阔的川原,路面平坦宽敞。
更有两行团树,吸引着行人走得更远,却不让人察觉。

注释:

  • :疲倦、厌倦的意思。
  • 嶔崎:形容道路崎岖不平。
  • 坦夷:形容道路平坦宽阔。
  • 团树子:指团状的树木,形象美观,能够引起行人的注意。
  • 引人行远:吸引行人不断向前走。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疲惫与欢愉、山水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古人游历自然时的心理变化,常见于唐宋诗词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旅途之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旅途中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旅途的辛苦,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深刻感受。首句用“猒”字开篇,表现出旅途的疲惫,紧接着便转入“喜见”一词,情感瞬间转变,展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诗中“川原路坦夷”的描绘,勾勒出开阔的自然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而最后一句“引人行远不教知”,则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仿佛在说,行走在自然中,身心都得到了解脱,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猒穿山径石嶔崎: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感到疲惫不堪,形象地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2. 喜见川原路坦夷:看到开阔的川原,心中感到欣喜,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3. 更著两行团树子:提到两行团状树木,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4. 引人行远不教知:自然的魅力使人沉醉,忘却了疲劳,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猒穿山径”与“喜见川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团树子引申出自然的吸引力,传达出对自然的向往。
  • 主题思想: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旅途的沉思,强调在自然中人们的身心解脱与愉悦。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山径:象征旅途的艰辛和挑战。
    • 川原:代表自然的广阔与美好,给人以希望和愉悦。
    • 团树子:象征生机与吸引力,体现自然的魅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猒”字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悦
      B. 疲倦
      C. 美丽
    2. 诗人看到什么让他感到欣喜?
      A. 山路
      B. 平坦的川原
      C. 树木
    3. 最后一句“引人行远不教知”表达了什么?
      A. 人们的疲惫
      B. 自然的魅力使人沉醉
      C. 旅途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王维杨万里:两者均擅长山水诗,王维的作品更侧重哲理与禅意,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更为直接、清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