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白话文翻译:
金陵曾是古老的会府,南渡的士人们早已离开了这里,曾经的陪都已成往事。
山势依然高耸,江水却已发生了变化。
勇士们虽已远去,幽灵在台城哀哭。
清澈的溪水映着明月,只有在外的游子对此情有独钟。
注释:
- 金陵:古地名,今南京。
- 古会府:指古代的会府,金陵曾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 南渡:指南迁,通常指文人或官员在战乱后南渡至南方。
- 旧陪京:陪都的旧址,指金陵曾是陪都。
- 健儿:勇士,指年轻有为的人。
- 幽土:指死去的地方或阴间。
- 新鬼:指刚死去的亡灵。
- 台城:指台城,南京的一部分。
- 一片清溪月:清澈的溪水映照着明月。
典故解析:
- 金陵:南京的古称,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文化底蕴深厚。
- 南渡:指南宋时期北方战乱后,许多文人向南方迁移,形成了南宋文化的兴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忠诚和抗敌精神著称,因而在文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亲历了战乱和亡国之痛,诗中表现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建康》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怀旧情绪的古诗,作者通过对金陵这座古城的描绘,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沧桑。开篇即提到“金陵古会府”,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接着,作者通过“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的对比,展现了尽管自然景观未变,但人事已非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则隐喻了英勇的士人已经去世,留下的只有空虚与哀痛。最后一句“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尽管身在异地,心却常常回归故乡,渴望重温那份温馨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家国的忧虑和对过往的眷恋。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有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金陵是一个古老的会府,南渡的士人曾在这里聚集,承载着往日的繁华。
-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尽管山依旧高耸,江水却在历史的变迁中改变了方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勇士们已化为幽灵,留下一片悲伤的台城,揭示了生死的无常。
-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在清澈的月光下,身为游子的他独自感受到对故乡的深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山势犹盘礴”和“江流已变更”,强调了人事的变化与自然的永恒。
- 拟人:将“新鬼”与“哭”结合,赋予亡灵以情感,增强了哀愁的氛围。
- 对仗:如“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金陵:象征着故乡与文化的根基。
- 山与江:山代表着坚韧与不变,江水则象征着流逝与变化。
- 健儿与新鬼:表现了生与死的交替,英雄的陨落与历史的悲剧。
- 清溪月:象征着宁静与思念,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建康》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文天祥
- C. 杜甫
-
“金陵古会府”中“金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南京
- C. 西安
-
诗中提到“健儿徒幽土”,这句中的“健儿”指的是:
- A. 年轻的士兵
- B. 亡灵
- C. 游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建康》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事的回忆,但前者更侧重于亲情,后者则着重于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文天祥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