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吉州》
时间: 2025-01-10 23:1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吉州
作者:文天祥 〔宋代〕
己卯六月初一日,苍然亭下楚囚立,
山河颠倒纷雨泣。
乙亥七夕此何夕,煌煌斗牛剑光湿,
戈鋋彗云雷电击。
三百馀年火为德,须臾风雨天地黑。
皇网解纽地维折,妾妇偷生自为贼。
英雄扼腕怒须赤,贯日血忠死穷北。
首阳风流落南国,正气未亡人未息。
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于己卯年六月初一,我在苍然亭下,作为楚国的囚徒,立于此地。山河变幻,雨水潸潸,仿佛在哭泣。乙亥年的七夕,今夜又是什么夜晚呢?星斗辉煌,剑光闪烁,仿佛被雨水打湿,戈矛闪烁,似乎有云雷电击。三百多年间,因德行而生的火焰,转瞬间天地间风雨交加,黑暗笼罩。皇权的枷锁被解开,国家的支柱被折断,妾妇为了生存反而成了贼。英雄们怒目而视,鲜血淋漓,忠诚之心在北方无处发泄。首阳山的风流已经落入南国,正义之气尚存,人们仍未放弃希望。青原山上光辉万丈,大江东流,日夜不停。
注释
- 己卯: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年份,古代常用干支记年。
- 苍然亭:可能为一个特定的地点,象征身处囚禁之地。
- 楚囚:指文天祥自己,身为囚徒,寓意对国家的忧虑。
- 斗牛:指天上的星座,象征着战争与斗争。
- 正气未亡人未息: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天祥,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与勇气,最终为国殉难,成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文天祥被捕后的牢狱生活中,反映了其悲愤的心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希望。诗中充满了对正义与忠诚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个人的悲剧命运。
诗歌鉴赏
《发吉州》是文天祥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崇高精神与坚定信念的诗作。诗中开篇以“己卯六月初一日,苍然亭下楚囚立”引入,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身份与处境,呈现出一种失落与无奈的情绪。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山河颠倒纷雨泣”,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国家的艰难处境相结合,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深切悲痛。
在后续的描写中,文天祥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激烈的情感,如“煌煌斗牛剑光湿”,“戈鋋彗云雷电击”,这些都显示出战斗的激烈与紧迫。诗中对忠诚与正义的呼唤,尤其是在“英雄扼腕怒须赤,贯日血忠死穷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与坚定不移的信念。
最后,诗人在“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中,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渴望,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正义之气依然未亡,人民的精神也未曾熄灭。整首诗兼具悲壮与希望,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己卯六月初一日,苍然亭下楚囚立:自述时间与地点,标明身份,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山河颠倒纷雨泣: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表达对国家沦陷的痛心。
- 乙亥七夕此何夕:反问,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 煌煌斗牛剑光湿:描绘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剑光如雨,仿佛在冲击着思绪。
- 戈鋋彗云雷电击:使用武器的意象,暗示斗争与反抗的决心。
- 三百馀年火为德:提及历史,反映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 须臾风雨天地黑:瞬息之间,天地变得黑暗,寓意着政治的动荡与不安。
- 皇网解纽地维折:揭示政权的腐败,国家的崩溃。
- 妾妇偷生自为贼:批评社会的动荡中,个人的生存选择。
- 英雄扼腕怒须赤:英雄们的愤怒,象征着激情与血性。
- 贯日血忠死穷北:表达对忠诚的坚定,纵使死亡也不后悔。
- 首阳风流落南国:正义已在南国消亡,但未完全绝迹。
- 正气未亡人未息:强调正义的存在,人民的希望依然存在。
- 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最后以壮美的景象结束,展现出希望与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内心的愁苦,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战争的激烈和对国家的忠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反映了国家的沦陷与人民的苦难,最终传达出对正义与忠诚的追求,展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崇高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然亭:囚禁的地方,象征着失去自由。
- 斗牛:象征着激烈的斗争。
- 戈鋋:象征战争的工具,代表着反抗的决心。
- 正气:象征着忠诚与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文天祥的《发吉州》创作于哪个年份?
- A. 1276年
- B. 1283年
- C. 1236年
-
诗中提到的“楚囚”指的是?
- A. 文天祥
- B. 另一位囚徒
- C. 历史人物
-
诗中的“青原万丈光赫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
- C. 悲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悲愤。
- 《登高》(杜甫):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文天祥《发吉州》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国家的感慨,但前者更为沉重,后者更为豪放。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但情感的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文天祥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