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花声
极目小楼东。彩彻残虹。
惊秋孤雁咽长空。
渔笛一声烟水绿,两岸丹枫。
夜色浸帘栊。愁倚西风。
萧疏景色别离中。
秋月春风长不老,减了腮红。
白话文翻译:
在小楼的东边远望,彩虹的残影映照着天空。
惊起的孤雁在长空中哀鸣。
渔舟传来一声笛声,烟水缭绕,岸边的丹枫红得如火。
夜色浸透了窗帘,我愁苦地倚靠着西风。
在这萧瑟的景色中,似乎充满了离别的情绪。
秋月和春风永不衰老,唯有我脸上的红晕渐渐消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极目: 远望,目光所及之处。
- 彩彻残虹: 色彩鲜明的彩虹已经消逝,只剩下残影。
- 惊秋孤雁: 秋天的孤雁被惊动,发出哀鸣。
- 渔笛: 渔夫吹的笛子。
- 烟水绿: 水面上烟雾弥漫,呈现出绿色的水。
- 丹枫: 红枫树,象征秋天的景色。
- 夜色浸帘栊: 夜色渐渐渗透窗帘,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典故解析:
- 孤雁: 典型的秋天意象,象征孤独和离别。
- 春风秋月: 传统的诗词用语,表现岁月流逝及自然的永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茜,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作品多展现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卖花声》创作于秋天,诗人可能正经历某种情感的离别,故而写下了充满愁苦的诗句,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
诗歌鉴赏:
《卖花声》是一首富有秋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离别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极目小楼东,彩彻残虹”描绘了一个清晰而美丽的秋天景象,然而随之而来的“惊秋孤雁咽长空”,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情绪,孤雁的哀鸣代表了内心的渴望与伤感。
接下来的“渔笛一声烟水绿”,笛声在秋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悠扬,仿佛在诉说着渔夫的孤独与思念。两岸的“丹枫”则是秋天的象征,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秋景画面,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在夜色渐浓、愁苦加深的描绘中,诗人“愁倚西风”,表现出深深的无奈和思念。而“秋月春风长不老,减了腮红”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细腻观察和丰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极目小楼东。” - 站在小楼上,向东方远望。
- “彩彻残虹。” - 看到彩虹的残影,色彩依然鲜明。
- “惊秋孤雁咽长空。” - 一只孤雁被惊动,在空中哀鸣。
- “渔笛一声烟水绿,两岸丹枫。” - 渔舟上的笛声飘荡在烟雾笼罩的绿水上,岸边的红枫树更显秋意。
- “夜色浸帘栊。” - 夜色透过窗帘,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 “愁倚西风。” - 诗人依靠在窗前,感到愁苦。
- “萧疏景色别离中。” - 在这萧瑟的景色中,感受到离别的情绪。
- “秋月春风长不老,减了腮红。” - 秋天的月亮与春风是永恒的,但我脸上的红晕却渐渐消退。
修辞手法:
- 比喻: “彩彻残虹”比喻美好的事物已经消逝。
- 拟人: “惊秋孤雁咽长空”赋予孤雁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 “秋月春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表现了离别的愁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青春往事的怀念,展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楼: 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残虹: 代表美好事物的逝去。
- 孤雁: 象征孤独和离别。
- 渔笛: 代表生活的单调与思念。
- 丹枫: 象征秋天的美丽与悲伤。
- 夜色: 代表沉重的心情与思考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雁”主要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与离别
- C. 爱情
- D. 财富
-
“夜色浸帘栊”中的“浸”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明亮
- B. 轻松
- C. 愁苦
- D. 快乐
-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A. 雨
- B. 秋月春风
- C. 冬雪
- D. 夏雨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 李白与《卖花声》有相似之处,在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表达上,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李白的月光照耀下的乡愁,和陆茜的秋天哀鸣,都是对离别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陆茜诗集》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