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时间: 2025-01-11 13:54:51

飘零绿羽向秋阴,风雨时能惠好音。

老去诗篇多错落,闲来佛语费沉吟。

十年庑下高人迹,万里秦山故国心。

惆怅云霄空有志,病躯拟共息长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零绿羽向秋阴,
风雨时能惠好音。
老去诗篇多错落,
闲来佛语费沉吟。
十年庑下高人迹,
万里秦山故国心。
惆怅云霄空有志,
病躯拟共息长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鹦鹉在秋天的情景,绿羽飘落在阴云之下,虽然经历风雨,却仍然能传递美好的声音。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写下的诗篇多是错落不齐,闲暇时常常沉吟佛语,却也觉得费力。经过十年的时光,曾经的高人足迹已然模糊,万里之外的秦山仍然牵挂着故国的情怀。诗人惆怅地望向云霄,心中虽有壮志,但因身体的虚弱,想在长林中寻求片刻的安宁。

注释:

  • 飘零:形容物体轻轻飘落或散落。
  • 惠好音:指传递美好的声音。
  • 老去诗篇多错落:指年纪渐长,所作诗篇多显得杂乱。
  • 闲来佛语费沉吟:闲暇时思考佛教的教义,感觉十分费力。
  • 庑下:指屋檐下,暗指曾经的高人。
  • 万里秦山:秦山指的是自己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惆怅:感到忧伤和惋惜。
  • 病躯拟共息长林:想要在长林中寻求安息,表达了对安宁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一士,清代诗人,字子期,号一士,晚号听雨山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而沉郁,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和故乡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境况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鹦鹉》通过描绘鹦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的开头以“飘零绿羽向秋阴”引入,既描绘出鹦鹉在秋天的凄凉,也象征着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到“风雨时能惠好音”,展现了即使生活多艰,仍然能够传递温暖和美好。老去的诗篇与沉吟佛语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创作的无奈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十年庑下高人迹,万里秦山故国心”则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十年的时光仿佛在一瞬间流逝,留下的只是对往昔的模糊记忆。最后一联“惆怅云霄空有志,病躯拟共息长林”,将个人的理想与身体的局限相对比,表达了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惋惜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思,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零绿羽向秋阴:描绘鹦鹉在秋季时的景象,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2. 风雨时能惠好音:尽管环境艰难,仍能传递美好,象征着希望。
  3. 老去诗篇多错落:年纪渐长,创作的诗篇变得杂乱无章。
  4. 闲来佛语费沉吟:思考佛教哲理时,感到无比艰难。
  5. 十年庑下高人迹:曾经的高人足迹已经模糊,暗示岁月的流逝。
  6. 万里秦山故国心: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游子心中的乡愁。
  7. 惆怅云霄空有志: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8. 病躯拟共息长林:想在长林中寻求安宁,体现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鹦鹉的存在比喻为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 对仗:如“老去诗篇多错落,闲来佛语费沉吟”,体现了诗的工整。
  • 拟人:赋予鹦鹉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鹦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故乡和理想的深切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羽:象征生机与希望。
  • 秋阴:代表着生命的衰退和无常。
  • 高人:象征着知识与智慧。
  • 秦山:故乡的象征,寄托了思乡情怀。
  • 长林:象征安宁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飘零绿羽”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景象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繁华
    D. 冬天的寒冷

  2. 诗人提到“万里秦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山的喜爱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旅行的渴望
    D. 对自然的无奈

  3. 诗中“惆怅云霄空有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事业的热爱
    B. 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对家庭的思念
    D. 对自然的欣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曹一士的《鹦鹉》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曹的诗更加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对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是以月亮为媒介,传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情感上更加直接而浓烈。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