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呈沧洲师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4:10:58

刍牧艰难罪不辞,烟消日出秣陵时。

再生顶踵皆君赐,三黜功名是数奇。

归梦千山惊虎豹,家园八口客耘耔。

国恩未报身焉往,鶗鴂鸣残鬓欲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刍牧艰难罪不辞,烟消日出秣陵时。
再生顶踵皆君赐,三黜功名是数奇。
归梦千山惊虎豹,家园八口客耘耔。
国恩未报身焉往,鶗鴂鸣残鬓欲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艰难的生活中不怕辛苦,努力追求理想的决心。诗中提到的刍牧工作艰难,却毫无怨言;在辛勤工作后,看到日出时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作者承认自己曾受到国君的恩赐,却因三度被贬而感到名声的奇特;想要回家的梦中,仿佛看到千山万水中藏匿的猛兽,心中既有对家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恐惧。虽然国恩未报,身在何处呢?听着杜鹃的啼鸣,白发渐生,令人心生惆怅。

注释

  • 刍牧:指的是放牧、饲养牲畜的工作。
  • 艰难:指的是工作辛苦,条件艰苦。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再生:再次获得。
  • 顶踵:比喻身心的重担。
  • 三黜:三次被贬。
  • 归梦:指回家的梦想。
  • 八口:指家庭成员,可能暗指自己的亲人。
  • 耘耔:指耕种。
  • 国恩:指国家对个人的恩惠。
  • 鶗鴂:即杜鹃,常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一士,清代诗人,字子华,号东山,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个人经历与感怀,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遭遇贬谪后,心中感慨国恩未报,渴望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以“刍牧艰难罪不辞”引入,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态度,紧接着描绘了晨光中的美好景象,似乎在暗示希望的存在。再生的顶踵表明了作者身心负担的重,承载着过往的荣辱与名利。随后,归梦中惊现的虎豹,象征着对未来的未知和潜在的威胁,增添了诗歌的紧张感。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而复杂的,既有对国家恩情的感激,也有难以报答的无奈与愧疚。结尾的鶗鴂鸣声似在呼应诗人的白发愁绪,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可奈何与人事变迁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刍牧艰难罪不辞:表达了诗人对艰辛工作的接受与不屈服。
  2. 烟消日出秣陵时:描绘了晨光下的美丽情景,象征希望。
  3. 再生顶踵皆君赐:感慨自己的生活与过去的恩赐。
  4. 三黜功名是数奇:反思自己屡遭贬谪的奇特命运。
  5. 归梦千山惊虎豹: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恐惧。
  6. 家园八口客耘耔:描绘了对家庭的关切与期盼。
  7. 国恩未报身焉往:感慨自己未能回报国家的恩惠。
  8. 鶗鴂鸣残鬓欲丝:感叹时光荏苒,白发日渐增多。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归梦千山,惊虎豹”,增强了诗句的对称美。
  • 意象:通过“虎豹”与“鶗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对故乡的美好与生活的艰难。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艰难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恩未报的愧疚之情。

意象分析

  • 刍牧:象征着艰难的生活与辛勤的劳动。
  • 烟消日出:象征希望与新生的开始。
  • 虎豹:代表潜在的危险与对未来的忧虑。
  • 鶗鴂:象征离愁与时间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刍牧”指的是什么?

    • A. 放牧
    • B. 耕种
    • C. 渔猎
  2. “三黜”在诗中指的是:

    • A. 三次升迁
    • B. 三次被贬
    • C. 三次旅行
  3. 诗中“鶗鴂鸣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歌表现了豪放与洒脱,而曹一士的诗则更显沉重与思考,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 《曹一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