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书事》

时间: 2025-01-11 11:42:32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

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万人家天堑东,
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
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
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
尽日愁吟谁与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场景,十万户人家在天堑的东边,音乐与舞蹈在春风中弥漫。名声归于范蠡的五湖之畔,而国家却因西施的笑容而破灭。小兰叶在香径上自生,响亮的走廊映照着空旷的月光。酒杯前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只是怀念往昔,整日愁苦吟唱,却无人相伴。

注释:

  • 天堑东:指长江或其他大河的东岸,隐喻繁华的吴地。
  • 管弦台榭:形容春天的欢乐气氛,管弦乐器和台榭(楼台)构成的美好景象。
  • 范蠡: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以经商著称,五湖指的是他归隐的地方。
  • 西施:古代美女,因其美貌而引发战争,象征着国家的破灭。
  • 香径自生兰叶小:香径上兰草悄然生长,表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
  • 响廊深映月华空:空旷的走廊映照着月光,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乘,唐代诗人,生平不详,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破家亡之时,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过往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反映出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诗歌鉴赏:

《吴中书事》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描绘江南美景的同时,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对国家命运的感叹。诗开篇以“十万人家天堑东”勾勒出繁华的场景,这是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管弦乐的声音与春风交织,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范蠡与西施的典故引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国家的兴衰与美人的悲剧。

第二节通过“香径自生兰叶小”与“响廊深映月华空”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情景,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当下的失落与空虚。最后两句“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用词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锐的情感。通过对比与意象的交融,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既美丽又悲凉的情感,既是对吴中繁华的赞美,也是对历史兴衰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万人家天堑东:描绘人口众多的繁华景象,设定了场景。
  2. 管弦台榭满春风:音乐与春风相伴,营造出欢乐的气氛。
  3. 名归范蠡五湖上:提到范蠡,象征着成功与归隐。
  4. 国破西施一笑中:西施的笑容暗含历史的悲剧,象征国家的破灭。
  5. 香径自生兰叶小: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象征着生活的安逸。
  6. 响廊深映月华空:月光下的空荡走廊,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7. 尊前多暇但怀古:即使有空闲,心中仍怀念过去。
  8. 尽日愁吟谁与同:整日愁苦吟唱,感到孤独无伴。

修辞手法

  • 对比:繁华与凋零的对比,体现历史的无情。
  • 意象:通过自然与历史人物的意象交织,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吴中美景与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体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美好的生活。
  • 兰叶:象征清雅与宁静,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 月华:象征孤独与空虚,暗示内心的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范蠡”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商人
    • B. 政治家
    • C. 将军
    • D. 文人
  2.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赞美自然
    • B. 怀古与思乡
    • C. 爱情
    •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国破西施一笑中”反映了什么?

    • A. 国家繁荣
    • B. 美人带来的悲剧
    • C. 战争的胜利
    • D. 美好的爱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中书事》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前者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孤独,后者则更多地展现出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激昂,二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吴中书事》的诗意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