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道中即景》

时间: 2025-01-26 02:23:35

才过雄关下石峦,迥开别境画图间。

天低遥似绕村水,云断横如隔岸山。

缕缕炊烟争树出,行行归鸟认巢还。

宵征为惜舆佁苦,空负西斜月半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庸道中即景
作者: 吉珩 〔清代〕

才过雄关下石峦,
迥开别境画图间。
天低遥似绕村水,
云断横如隔岸山。
缕缕炊烟争树出,
行行归鸟认巢还。
宵征为惜舆佁苦,
空负西斜月半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居庸关的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诗人刚刚穿过雄关,眼前是石峦的壮丽景色,仿佛进入了一个别致的画卷。远处的天空低得像环绕着村庄的河水,云彩的断层似乎隔开了两岸的山峰。袅袅的炊烟从树木间升起,归来的鸟儿也在寻找自己的巢穴。夜晚的行程让人感到疲惫,辗转反侧,唯有西斜的月亮半弯着,空留遗憾。

注释

  • 雄关:指雄伟的关口,这里特指居庸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
  • 石峦:指石头形成的山峰。
  • 迥开:开阔、显露的意思。
  • 遥似:远远地像。
  • 缕缕炊烟:细细的炊烟,形容温馨的乡村气息。
  • 行行归鸟:归来的鸟儿,表明归巢的意象。
  • 宵征:夜行,夜晚的旅行。
  • 舆佁苦:指乘坐车马的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吉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吉珩游历居庸关时,反映了他在自然景色中的感受与思考。居庸关作为历史悠久的军事关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

诗歌鉴赏

《居庸道中即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居庸关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全诗的画面感极强,首联“才过雄关下石峦”,便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气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关口的雄伟与险峻。接下来的“迥开别境画图间”,则是对眼前景象的赞美,意在强调这一方天地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中对天空、云彩、炊烟、归鸟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归属感的向往。尤其是“缕缕炊烟争树出,行行归鸟认巢还”,通过对生活气息的细腻观察,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乡村生活氛围。同时,最后两句“宵征为惜舆佁苦,空负西斜月半弯”,则表达了诗人对长途旅行的疲惫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流淌于心的诗意,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过雄关下石峦:描绘了诗人刚刚穿过雄伟的关口,眼前是壮丽的石山,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象。
  2. 迥开别境画图间:表示眼前的景色与之前的景象截然不同,仿佛进入了一幅新的画卷。
  3. 天低遥似绕村水:天空似乎低得像环绕在村庄周围的河水,展现出一种亲切而宁静的氛围。
  4. 云断横如隔岸山:云彩像是隔开两岸的山,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增强了空间感。
  5. 缕缕炊烟争树出:细细的炊烟从树木间升起,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气息。
  6. 行行归鸟认巢还:归来的鸟儿在寻找自己的巢穴,象征着对家的思念。
  7. 宵征为惜舆佁苦:夜晚的旅途让人感到疲惫,表达了对行程的无奈与惋惜。
  8. 空负西斜月半弯:西斜的月亮微弯,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时光的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低遥似绕村水”,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缕缕炊烟争树出,行行归鸟认巢还”,形成了和谐的音韵和结构。

意象分析

  • 雄关: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石峦:代表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炊烟:象征着温馨的乡村生活与归属感。
  • 归鸟:象征着对家的思念与向往。
  • 月亮:常常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雄关”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座古城
    C. 一条河
    D. 一道关口

  2. 诗中描绘的归鸟是什么意象?
    A. 寂寞
    B. 归属感
    C. 自由
    D. 离别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在《登高》中描绘了山河壮丽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吉珩的《居庸道中即景》则更多关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两首诗虽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