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李范老》

时间: 2025-04-27 14:58:24

病起公应健,悬知杖不扶。

梅花香已动,宾饮兴多娱。

讲学须髯古,伤时兵甲无。

新词好自慰,手写字如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起公应健,悬知杖不扶。
梅花香已动,宾饮兴多娱。
讲学须髯古,伤时兵甲无。
新词好自慰,手写字如苏。


白话文翻译:

我生病时应该要健康,但我知道拐杖并不能支持我。梅花的香气已开始传来,来宾饮酒的兴致也很高。讲学的老师须要有古老的胡须,但如今的时代却是兵甲相逼。新写的诗词让我感到慰藉,我写下的字迹如同苏轼那般。


注释:

字词注释:

  • 病起:生病后恢复,意指希望身体健康。
  • 公应健:公指“你”,应为“应该”。
  • 悬知:悬在心中,也可理解为“心中明白”。
  • 杖不扶:拐杖不能支撑,喻指无力。
  • 梅花香:梅花的香气,象征高洁和坚韧。
  • 宾饮:来宾饮酒,表示欢聚。
  • 讲学须髯古:讲学的老师应有古老的智慧和风范。
  • 伤时兵甲无:对当时社会状况感到伤感,形容战乱频繁。
  • 新词好自慰:新作的诗词让我感到安慰。
  • 手写字如苏:写字的风格像苏轼。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常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人。
  • 苏轼:北宋著名词人,其书法和诗词风格影响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守敦(1880-1954),字静庵,号文华,近现代诗人、书法家,曾任教于多所学校,致力于诗词创作及文学研究。其诗作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守敦生病期间,通过描写梅花的香气和饮酒的欢愉,表达了在病痛与时代动荡中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在《怀李范老》中,方守敦以病痛为引,展现了对健康与往昔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病起公应健”开篇,直抒胸臆,表现出对健康的渴望与无奈。而“梅花香已动,宾饮兴多娱”则通过梅花的香气与宾客的欢聚,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接下来的“讲学须髯古,伤时兵甲无”则直指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最后两句“新词好自慰,手写字如苏”体现出诗人在创作中寻求慰藉,通过对古人苏轼的追慕,展现出他对文化的坚守与向往。整首诗情感深邃,兼具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是对生命与文化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起公应健: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恢复健康。
  2. 悬知杖不扶:但他知道,依赖拐杖是无济于事。
  3. 梅花香已动:梅花的香气已经开始传播。
  4. 宾饮兴多娱:来宾聚会饮酒,欢乐气氛浓厚。
  5. 讲学须髯古:需要古老的智慧来教授。
  6. 伤时兵甲无:对当时战乱的感伤。
  7. 新词好自慰:写新词成为了他的一种安慰。
  8. 手写字如苏:他的字迹如同苏轼那样有风韵。

修辞手法:

  • 对比:健康与生病、欢乐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梅花象征高洁的人格,表达诗人对品德的追求。
  • 引用:提到苏轼,表现对古人的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健康的追求、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展现出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清高。
  • 宾饮:象征友情与欢乐。
  • 兵甲:象征战争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桃花
    • B. 梅花
    • C. 菊花
  2. 作者对健康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渴望健康
    • C. 依赖拐杖
  3. 诗中提到的古人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情感基调与《怀李范老》相似,均体现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静夜思》:描绘了孤独思乡的情景,情感细腻,反映出历史背景下的平凡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作品选》
  • 《方守敦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