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四》
时间: 2025-01-11 06:29: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四 李攀龙 〔明代〕
徙倚三峰峰上头,萧条万里见高秋。 莲花直扑青天色,玉女常含白雪愁。 树杪云霾沙漠气,岩前日晕汉江流。 停杯一啸千年事,不拟人间说壮游。
白话文翻译:
我徘徊在三峰之巅,眼前是辽阔无垠的高秋景象。 莲花峰直逼青天的色彩,玉女峰常含着白雪的忧愁。 树梢上的云雾带着沙漠的气息,岩石前的日晕映照着汉江的流动。 我停下酒杯,长啸一声,回想起千年往事,不愿在人间谈论这壮丽的旅行。
注释:
- 徙倚:徘徊,流连。
- 三峰:指太华山的三座主峰。
- 萧条:形容景象辽阔无垠。
- 莲花:指莲花峰,太华山的一座山峰。
- 玉女:指玉女峰,太华山的另一座山峰。
- 树杪:树梢。
- 云霾:云雾。
- 日晕:太阳周围的光环。
- 汉江:流经陕西的一条重要河流。
- 停杯:停止饮酒。
- 一啸:长啸,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 千年事:指历史悠久的事物或记忆。
- 不拟:不愿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人。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他登太华山绝顶时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秋天登太华山绝顶时所作,通过描绘山峰、云雾、日晕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深沉情感。首联“徙倚三峰峰上头,萧条万里见高秋”,诗人徘徊在三峰之巅,眼前是辽阔无垠的高秋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颔联“莲花直扑青天色,玉女常含白雪愁”,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莲花峰和玉女峰的独特风貌,赋予了山峰以情感和生命。颈联“树杪云霾沙漠气,岩前日晕汉江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雾、日晕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尾联“停杯一啸千年事,不拟人间说壮游”,诗人停下酒杯,长啸一声,回想起千年往事,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壮丽旅行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徘徊在三峰之巅,眼前是辽阔无垠的高秋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 颔联: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莲花峰和玉女峰的独特风貌,赋予了山峰以情感和生命。
- 颈联: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雾、日晕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
- 尾联:诗人停下酒杯,长啸一声,回想起千年往事,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壮丽旅行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花直扑青天色”,将莲花峰比作直逼青天的色彩。
- 拟人:如“玉女常含白雪愁”,赋予玉女峰以情感和生命。
- 对仗:如“树杪云霾沙漠气,岩前日晕汉江流”,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表达了对壮丽旅行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意象分析:
- 莲花峰:象征着高洁和壮丽。
- 玉女峰:象征着美丽和忧愁。
- 云霾:象征着神秘和宏大。
- 日晕:象征着光明和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三峰”指的是什么? A. 太华山的三座主峰 B. 三座不同的山峰 C. 三座山峰的名称
-
“玉女常含白雪愁”中的“玉女”指的是什么?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太华山的一座山峰 C. 一种植物
-
诗中的“停杯一啸千年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诗词对比:
- 李攀龙的《杪秋登太华山绝顶》与杜甫的《望岳》:两首诗都通过描绘山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 李攀龙的《杪秋登太华山绝顶》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参考资料:
- 《李攀龙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