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符台卿李伯承出使东藩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6:35:06

汉宫春色照兰台,符节分曹右掖开。

司马长卿词客幸,东方曼倩侍臣才。

海滨城阙浮槎下,天上风云拥传来。

无那故人常伏枕,论诗还为一衔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符台卿李伯承出使东藩 其一 李攀龙 〔明代〕

汉宫春色照兰台,符节分曹右掖开。 司马长卿词客幸,东方曼倩侍臣才。 海滨城阙浮槎下,天上风云拥传来。 无那故人常伏枕,论诗还为一衔杯。

白话文翻译:

汉宫的春色照耀着兰台,符节分发给曹官,右掖门开启。 司马长卿作为词客是幸运的,东方曼倩作为侍臣有才华。 海滨的城阙下,浮槎漂流,天上的风云随着传令而来。 无奈故人常常卧病在床,论诗时还是要举杯共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宫:指皇宫。
  • 兰台:古代宫廷中的文书存放处。
  • 符节:古代官员的凭证。
  • 分曹:分配任务给官员。
  • 右掖:宫廷的右侧门。
  • 司马长卿: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 东方曼倩:东方朔,西汉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 浮槎:古代传说中的木筏,这里指使者的船只。
  • 无那:无奈。
  • 伏枕:卧病在床。
  • 衔杯:举杯饮酒。

典故解析:

  • 司马长卿和东方曼倩:两人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中用他们来比喻李伯承的才华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字子龙,号东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赠给即将出使东藩的李伯承的。诗中表达了对李伯承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故友的思念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汉宫春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美丽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司马长卿和东方曼倩,不仅是对李伯承才华的赞美,也是对其出使任务的期望。海滨城阙和天上风云的意象,增添了诗的宏伟气势,象征着李伯承出使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故友的深厚情感,即使在论诗时也要举杯共饮,表达了一种不离不弃的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宫春色照兰台:描绘汉宫春色的美丽,兰台象征着文书和知识的中心。
  2. 符节分曹右掖开:描述官员分配任务和开启宫门的场景,预示着李伯承的出使任务。
  3. 司马长卿词客幸: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赞美李伯承的文学才华。
  4. 东方曼倩侍臣才:用东方朔的典故赞美李伯承的政治才能。
  5. 海滨城阙浮槎下:描绘李伯承出使的场景,浮槎象征着使者的船只。
  6. 天上风云拥传来:形容出使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风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局势。
  7. 无那故人常伏枕:表达对故友的思念和无奈,伏枕象征着病痛或困顿。
  8. 论诗还为一衔杯:即使在论诗时也要举杯共饮,表达了一种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司马长卿和东方曼倩比喻李伯承的才华。
  • 象征:海滨城阙和天上风云象征出使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汉宫春色照兰台”与“海滨城阙浮槎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李伯承出使东藩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和无奈。通过宏伟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宫春色:庄严美丽的宫廷景象。
  • 兰台:文书和知识的中心。
  • 符节:官员的凭证。
  • 司马长卿:文学才华的象征。
  • 东方曼倩:政治才能的象征。
  • 海滨城阙:出使的场景。
  • 天上风云:变幻莫测的局势。
  • 伏枕:病痛或困顿的象征。
  • 衔杯:友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司马长卿”是指谁? A. 司马迁 B. 司马相如 C. 司马懿 答案:B

  2. “东方曼倩”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文学才华 B. 政治才能 C. 军事才能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出使任务的担忧 B. 对故友的思念和无奈 C. 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表达对友人的深情送别。
  • 王维《送别》:通过自然景物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与李攀龙《赠符台卿李伯承出使东藩 其一》: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但李白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而李攀龙则通过宫廷和出使的场景来展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攀龙的多首诗作。
  •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