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
时间: 2025-01-11 13:57: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薄暮
作者: 包世臣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风薄暮起,习习开罗衣。
明月云间来,皎皎窥空帷。
感此不成寐,徘徊阶露滋。
坐惜夭桃花,努力修荣姿。
佳人在远道,薄采将何时。
愿因北风鸿,寄君迟暮思。
白话文翻译:
春风在薄暮时分吹起,轻轻拂动着我的衣襟。
明月从云间升起,皎洁的光辉透过窗帷。
因为感受到这一切,我无法入眠,徘徊于露湿的台阶上。
我坐在这里,惋惜那夭桃花的美好,努力修饰自己以展现魅力。
远方的佳人,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愿借北风的鸿雁,寄送我对你的思念。
注释:
- 薄暮:傍晚时分,光线渐暗的时刻。
- 开罗衣:罗衣,轻薄的衣服,适合春天穿着。
- 皎皎:形容光明明亮。
- 阶露滋:台阶上的露水渐渐滋润,指夜晚的宁静和清新。
- 夭桃花:早开的桃花,象征美丽却短暂。
- 薄采:指轻薄的衣服或淡雅的姿态。
- 北风鸿:借指北风中的鸿雁,象征远方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对春风、明月、桃花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这些元素通常与爱情、离别和思念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世臣(1766-1850),清代诗人,字杰人,号溶斋,浙江人。他的诗作多以清新俊逸著称,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描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晚春时节,诗人通过春风和明月的描写,表达对远方佳人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薄暮》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映衬内心的情感。春风的轻拂、明月的皎洁、露水的清新,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尤其是“坐惜夭桃花,努力修荣姿”一句,表达了对美丽瞬间的感慨和对自我形象的追求,体现出人对自身及情感的关注。最后通过“愿因北风鸿,寄君迟暮思”的结尾,深化了思念的主题,展现出一种深切而柔和的情感。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薄暮起,习习开罗衣。
描绘了春天的傍晚,微风轻拂,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这里的“开罗衣”象征着轻盈与自在。 -
明月云间来,皎皎窥空帷。
明月从云层间升起,透过窗帷,光辉照亮了夜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氛围。 -
感此不成寐,徘徊阶露滋。
由于对美景的感动,导致无法入眠,在湿润的台阶上徘徊,显示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坐惜夭桃花,努力修荣姿。
诗人感叹桃花的短暂美丽,努力修饰自己,渴望展现更好的姿态。 -
佳人在远道,薄采将何时。
远方的爱人不知何时归来,诗人心中充满惆怅。 -
愿因北风鸿,寄君迟暮思。
希望借助北风中的鸿雁,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爱人,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和明月等自然元素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春风薄暮起”与“明月云间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念、惆怅的主题,通过春风、明月等自然意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新生和温暖,传递生机。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团圆,同时也代表着孤独。
- 夭桃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表达对美好瞬间的惋惜。
- 北风鸿:象征远方和思念,寄托对爱人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月云间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花开的景象
B. 夜晚的明月
C. 春风轻拂 -
“坐惜夭桃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桃花的喜爱
B. 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
C. 对孤独的感受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寄送思念?
A. 春风
B. 北风中的鸿雁
C. 明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但通过清冷的月光和孤独的夜晚来传达内心的孤寂;而包世臣的《薄暮》则通过春风与明月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惆怅的氛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包世臣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