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五》

时间: 2025-01-26 03:06:19

密叶丛篁噪晚鸦,荒村百里两三家。

疲民采拾供租税,犹恐傍人议榷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密叶丛篁噪晚鸦,荒村百里两三家。
疲民采拾供租税,犹恐傍人议榷茶。

白话文翻译:

浓密的竹林中,晚归的乌鸦在鸣叫,
而荒凉的村庄里,百里之内只有两三户人家。
疲惫的乡民正在忙着采集生活必需品来交纳租税,
他们还担心旁人会议论他们卖茶的事。

注释:

  • 密叶:指的是茂密的树叶,形容竹林的繁茂。
  • 丛篁:丛生的竹子,通常用来指代竹林。
  • :发出噪声,此处指乌鸦的叫声。
  • 荒村:指偏远荒凉的村庄。
  • 百里:形容距离远,这里指村庄稀少。
  • 疲民:疲惫的百姓,指生活艰辛的农民。
  • 采拾:采集、拾取的意思。
  • 租税:指农民需交纳的田租和税款。
  • 榷茶:指茶叶的交易或买卖。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农村的艰辛生活,涉及到农民的生存状态及社会经济问题。诗中“榷茶”一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茶叶交易的重视,也暗示了农民在商品经济下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孝孺,明代人,以诗词和散文见长,擅长表达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人们生活艰辛,尤其是农村地区,农民面临着沉重的租税负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荒凉,表现出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浓密的竹林与晚归的乌鸦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诗中的“荒村”点出农村的冷清与贫困,百里之内仅有的两三家人家,显示出人口的稀少与生存的艰难。而“疲民采拾供租税”一语,深刻揭示了农民的辛劳与困境,他们为生计而奔波,却还要忍受高额的租税压迫。最后一句“犹恐傍人议榷茶”更是将农民的无奈与忧虑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要担心生计,还要面临外界的议论与压力,这使得整首诗透出一股悲凉之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密叶丛篁噪晚鸦:描绘竹林的茂密与晚归乌鸦的鸣叫,表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存在。
    2. 荒村百里两三家:点明农村的荒凉与贫困,突出人烟稀少的困境。
    3. 疲民采拾供租税:揭示农民的辛勤与生活压力,他们不得不为生存而忙碌。
    4. 犹恐傍人议榷茶:表达了农民在经济压力下的焦虑与无奈,担心别人对自身处境的议论。
  • 修辞手法

    • 对比:竹林的宁静与村庄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竹林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而荒村则象征着社会的困境。
    • 拟人:乌鸦的鸣叫仿佛在诉说乡村的悲苦。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象与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农民的困境,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密叶丛篁:象征自然的繁荣,反衬出人间的凋零。
  • 晚鸦:暗示时光流逝,寓意乡村的孤独与惆怅。
  • 荒村:象征着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劣与困窘。
  • 疲民:代表着辛勤劳动却又无奈的农民群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榷茶”是什么意思? A. 茶叶的交易
    B. 采茶
    C. 喝茶

  2. 诗中“荒村百里两三家”表达了什么? A. 村庄繁华
    B. 村庄冷清
    C. 村庄热闹

  3. 诗人通过何种自然景象表现乡村的荒凉? A. 明月
    B. 密叶丛篁
    C. 瀑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动荡下的民生。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诗词对比

  • 方孝孺与杜甫的诗作都极具社会关注,前者侧重于农村生活,后者则多描写城市与战乱对民生的影响。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均体现了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方孝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