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于清端公祠》

时间: 2025-01-11 17:04:54

独拜荒祠绕薜萝,堂堂遗貌壮山河。

清名白日雷霆动,故老青天涕泪多。

千载招魂悲宋玉,一龛香火伴东坡。

雪堂夜静虚明月,风马云旗缥缈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拜荒祠绕薜萝,堂堂遗貌壮山河。
清名白日雷霆动,故老青天涕泪多。
千载招魂悲宋玉,一龛香火伴东坡。
雪堂夜静虚明月,风马云旗缥缈过。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一人在荒废的祠堂前拜祭,周围缠绕着薜萝藤。
这殿堂的遗存依然壮丽,映照着山河的浩大。
清白的名声在阳光下如雷霆般震动,往昔的老人们在青天之下泪流满面。
千年之后,招魂的悲歌如同宋玉的哀叹,只有一龛香火陪伴着东坡(苏轼)。
雪白的堂屋在夜间静谧,明月虚幻地洒在这里,风马和云旗轻轻飘过。

注释:

  • 荒祠:指的是废弃的祠堂。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常用以形容荒凉的景象。
  • 堂堂遗貌:指的是遗留下来的壮丽的外观。
  • 清名:指的是清白的名声。
  • 招魂:古代祭祀时的仪式,用于召唤亡灵。
  • 宋玉:春秋时期的著名辞人,以哀叹而闻名。
  • 东坡:指苏轼,因其号为东坡居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良品,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根据其作品可见其对历史文化的深厚认识,尤其是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继承。

创作背景:

《赤壁于清端公祠》写于对赤壁的追怀,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地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故事。诗人在此地祭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文化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老祠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切感怀和对文化的崇敬。开篇“独拜荒祠绕薜萝”,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的氛围,荒凉的祠堂与缠绕的薜萝形成鲜明的对比,隐喻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通过“清名白日雷霆动”一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清白名声的赞美,似乎在诉说那些伟大灵魂在阳光下依然闪耀着光辉。

诗中提及“千载招魂悲宋玉”,不仅是对古代诗人的追思,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宋玉作为古代著名辞人,不仅代表了文学的高度,更象征着对历史的情感寄托。最后两句“雪堂夜静虚明月,风马云旗缥缈过”,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明月照耀下的祠堂,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静与伟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文化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拜荒祠绕薜萝:独自一人拜祭废弃的祠堂,周围缠绕着薜萝,表现了孤独和荒凉的感觉。
  2. 堂堂遗貌壮山河:虽然祠堂荒废,但其遗留的壮丽之貌依然映照出山河的气势,表现了历史的辉煌。
  3. 清名白日雷霆动:清白的名声如同雷霆般响亮,表明历史人物的伟大仍为世人所铭记。
  4. 故老青天涕泪多:往日的老人们在青空下感慨万千,泪水流淌,表现了对历史的感伤。
  5. 千载招魂悲宋玉:千年之后,依旧感受到宋玉的悲叹,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
  6. 一龛香火伴东坡:香火缭绕,伴随着苏轼的名声,象征文化的延续和对文人的敬仰。
  7. 雪堂夜静虚明月:雪白的堂屋在夜间静谧,明月的光辉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8. 风马云旗缥缈过:风中的马和云旗飘过,表现了一种轻盈的历史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名白日雷霆动”,将清白的名声比作雷霆,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堂堂遗貌壮山河”与“故老青天涕泪多”形成对称。
  • 意象:薜萝、明月、香火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敬仰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古老文化的追思与感慨,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光辉。

意象分析:

  • 薜萝:象征荒凉和历史的沧桑。
  • 清名:代表历史人物的伟大与清白。
  • 香火:象征对历史和文化的延续与崇敬。
  • 明月:象征宁静和思考,引发对过往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薜萝”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荒凉
    C. 富饶

  2. “清名白日雷霆动”中的“清名”指的是什么? A. 清白的名声
    B. 清新的空气
    C. 清澈的河流

  3. 诗中的“东坡”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杜甫
    B. 苏轼
    C. 白居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 苏轼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诗词对比:

  • 《赤壁赋》与本诗的主题相似,都是对赤壁的怀念,但《赤壁赋》更侧重于历史事件的感慨,而《赤壁于清端公祠》则更强调文化和人物的追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清代诗人洪良品研究》
  • 《赤壁文化的历史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