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庐山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3:42:00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白话文翻译:

青山好像没有白色的云彩,懒洋洋地不愿亲近。
要想了解庐山的真面目,等到来年才能与之相识。

注释:

  • 青山:指庐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若无素:若没有白色的云彩,表达山的孤寂。
  • 偃蹇:指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形容青山的姿态。
  • 相亲:亲近、相交。
  • :了解、认识。
  • :面貌、真相。
  • 故人:旧朋友,隐喻与庐山的再相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初入庐山三首》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他心境的低谷。庐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苏轼初游庐山,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风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青山若无素”引出庐山,表现出青山的孤寂与空灵。这里的“素”字,象征着天空中的白云,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接着的“偃蹇不相亲”则进一步突出了山的静谧与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的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暗示了未来的相识与重逢,表达了诗人对庐山深厚的情感。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山若无素:青山在没有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单。
  2. 偃蹇不相亲:青山懒洋洋地,似乎不愿与人亲近,传达出一种冷漠感。
  3. 要识庐山面:想要真正了解庐山的面貌。
  4. 他年是故人:要等到明年,才能像老朋友一样再相识。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与白云的关系,生动地表现出山的孤独。
  • 拟人:青山的“偃蹇”形象化了自然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学思考。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稳定与永恒。
  • 素云:象征自由与变幻,突显自然的美。
  • 故人:象征回忆与期待,暗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若无素”中的“素”指的是什么? A. 白云
    B. 绿树
    C. 雪

  2. “偃蹇不相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情
    B. 冷漠
    C. 欢迎

  3.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他年”指的是? A. 过去的岁月
    B. 未来的重逢
    C. 现在的情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苏轼的《初入庐山三首》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但苏轼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反映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