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欸乃曲》

时间: 2025-01-11 10:55:32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

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系乐府十二首。欸乃曲
作者: 元结 〔唐代〕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
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白话文翻译

谁能倾听这“欸乃”的歌声,
这歌声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感。
我不怨恨湘水的深邃,
也不埋怨湘水的清澈。
我又怎敢轻言叹息呢,
只是空羡那明亮的江月。
以前听说有个渔夫,
他在划船时唱着这歌声。
开始时歌声伴随着悲风起,
最后却使愁云密布。
那遗留下的曲调如今在哪里呢?
已经化作渔父的歌唱。

注释

  • 欸乃:一种渔歌,常用来传达思乡之情。
  • 湘波:指湘江的波涛,湘江是著名的河流,流经湖南。
  • 江月:指江面上的明月,象征美好与宁静的景象。
  • 扣断舟:形容划船时的动作,可能指渔夫在垂钓时的情景。
  • 遗曲:指留下的歌曲,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字子渊,晚唐诗人,以诗歌和散文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在唐代,渔歌多用来表达渔民的生活与情感。元结通过“欸乃曲”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欸乃曲》通过渔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诗人以“谁能听欸乃”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沉郁的氛围之中,彰显出“欸乃”所承载的情感之重。接着,诗人表示对湘水的态度,不怨恨其深邃,也不埋怨其清澈,反而是对江月的羡慕,这种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诗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这不仅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对曾经简单生活的向往。随着“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的描写,诗人通过音乐的变化反映出情感的起伏,仿佛是对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

最后,诗人感叹“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饱含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音律已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元结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能听欸乃:引导读者思考谁能听懂这首歌的深情。
  2. 欸乃感人情:强调“欸乃”歌声所传达的情感。
  3.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表达对湘水的包容心态,不抱怨其特质。
  4.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表示对美好事物的羡慕与无奈。
  5. 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回忆起渔夫的生活,强调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6.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音乐的情感变化,反映生活的复杂。
  7.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对过往的追忆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湘波深 / 湘水清”,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江月”象征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渔歌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欸乃”:象征渔民的生活与情感。
  • “湘水”:代表自然的深邃与清澈,隐喻人生的复杂。
  • “江月”:象征美好与希望,触动人心的情感。
  • “渔父”:代表简单而真实的生活状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欸乃”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渔歌
    • C. 一种酒
    • D. 一种舞蹈
  2. 诗中提到的“湘波”代表什么?

    • A. 河流的宽广
    • B. 湘江的波涛
    • C. 湖泊的宁静
    • D. 大海的深邃
  3. “初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的意思是:

    • A. 歌声让人快乐
    • B. 歌声中透露出悲伤
    • C. 歌声很美
    • D. 歌声让人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琵琶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意象,表达孤独与对美好的渴望,但更着重于个人的情感。
  • 《琵琶行》:通过音乐描绘人生的悲欢离合,与《欸乃曲》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