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

时间: 2025-04-28 02:15:57

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

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

为愁亦何尔,自请说此由。

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

尝闻古君子,指以为深羞。

正方终莫可,江海有沧洲。

意思解释

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

原文展示:

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
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
为愁亦何尔,自请说此由。
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
尝闻古君子,指以为深羞。
正方终莫可,江海有沧洲。

白话文翻译:

南风吹来,带来和谐的气息,
这种气息遍及天下。
它能够使万物繁荣生长,
却无法改变我的羁绊与忧愁。
为此感到忧愁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自己来说明这个原因吧。
谄媚与竞争的道路实在太多,
只要是邪恶的,大家都在追求。
我曾听闻古代的君子,
指责这些行为是深切的羞耻。
然而世道确实如此,
像江海那样浩瀚无边,有着无尽的沧桑。

注释:

  • 南风:南方的风,象征着和煦与温暖。
  • 羁愁:束缚与忧愁,这里指内心的烦恼与忧虑。
  • 谄竞:谄媚与竞争,指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
  • 古君子:古代的贤人,通常指道德高尚的人。
  • 沧洲:大海中的洲,象征广阔与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约770-830年),唐代诗人,字子明,号澄江,江苏人。他以诗歌和散文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对社会风气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贱士吟》以南风开篇,带出和谐的气息,象征着理想化的社会状态。然而,诗人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却感受到自身的羁绊与忧愁,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无奈。诗中的“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一语,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不良风气的普遍性,诗人通过对古君子的引述,表达了对这种风气的鄙视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出个人在社会中无法自拔的痛苦。最后“江海有沧洲”的结尾,意在强调人生的无常与不可知,虽然生活中充满了烦恼,但也要在浩瀚的时间和空间中寻找自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自然环境的和谐,暗示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
    • 第二联: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外界的和谐形成对比。
    • 第三联:对忧愁的自我反思,探讨其根源。
    • 第四联: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指出众人追求的邪恶。
    • 第五联:引述古代贤人的观点,强调对社会风气的羞耻感。
    • 第六联:总结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人生的无常与深远。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 引用:引用古君子的观点来增强论证的力量。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个人在和谐社会中内心的孤独与困惑,批判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南风:象征和谐与温暖,代表理想社会状态。
  • 羁愁:代表个人内心的烦恼与束缚。
  • 江海:象征广阔与无尽,表现人生的深邃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贱士吟》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个人的幸福
    • B. 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历史的思考
  2. “谄竞实多路”中“谄竞”指的是什么?

    • A. 竞争与合作
    • B. 谄媚与竞争
    • C. 谦恭与竞争
    • D. 争吵与竞争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元结的《贱士吟》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元结更加关注内心的孤独与社会批判,而李白则是豪放与乐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结诗文集》
  • 《唐代文学研究》